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已知向量,n∈N*,向量与垂直,且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log2an+1,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高二数学
已知向量,n∈N*,向量与垂直,且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log2an+1,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高二数学
题目简介
已知向量,n∈N*,向量与垂直,且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log2an+1,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高二数学
题目详情
已知向量
,n∈N
*
,向量
与
垂直,且a
1
=1.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log
2
a
n
+1,求数列{a
n
·b
n
}的前n项和S
n
.
题型:解答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
;(2)
.
试题分析:
解题思路:(1)利用
得出数列的递推式,即得数列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即可;(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规律总结: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数列问题,体现了平面向量的工具性,要灵活选择向量知识;数列求和的方法主要有:倒序相加法、裂项抵消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
试题解析:(1)∵向量p与q垂直,
∴2nan+1-2n+1an=0,即2nan+1=2n+1an,
∴
=2,∴{a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2n-1.
(2)∵bn=log2an+1,∴bn=n,∴an·bn=n·2n-1,
∴Sn=1+2·2+3·22+4·23+…+n·2n-1,①
∴2Sn=1·2+2·22+3·23+4·24+…+n·2n,②
①-②得,
-Sn=1+2+22+23+24+…+2n-1-n·2n
=
-n·2n=(1-n)2n-1,
∴Sn=1+(n-1)2n.
上一篇 :
等差数列{an}中,a7+a9=16,a4=4,则
下一篇 :
已知等比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等差数列1,-3,-7,-11,…的通项公式是(),它的第20项是()。-高二数学
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对任意的N,都有为常数,且.(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的公比与函数关系为,数列满足,点落在上,,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在满足(2)的条件下,-高一数学
设实数a1,a2,a3,a4是一个等差数列,且满足1<a1<3,a3=4.若定义bn={2an},给出下列命题:(1)b1,b2,b3,b4是一个等比数列;(2)b1<b2;(3)b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数列满足。(Ⅰ)求的通项公式;(Ⅱ)若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中,,则的前4项和为.-高一数学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a2=a1+a3,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用n,d表示);(Ⅱ)设c为实数,对满足m+n=3k且m≠n的任意正整数
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a2是关于x的方程x2-a3x+a4=0的两根,则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高二数学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二项、第五项、第十四项分别是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n∈N*),Sn=b1+b2+…+
已知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和Bn,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A.2B.3C.4D.5-高二数学
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3=3,S6=24,则a9=()-高二数学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3+a8+a13=12,a3a8a13=28,求{an}的通项公式.-高二数学
在数列中,若,设,(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分别求,的通项公式.-高二数学
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求S30。-高一数学
将数列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两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已知表中的第一列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记为,且,表中每一行正中间一个数构成数列,其前n项和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an}满足a1=33,an+1-an=2n,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高三数学
已知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an}中,a4与a14的等比中项为2,则2a7+a11的最小值为()A.16B.8C.6D.4-高三数学
数列{an}满足a1=2且对任意的m,n∈N*,都有=an,则a3=________;{an}的前n项和Sn=________.-高三数学
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2,a5=,则Sn=a1+a2+…+an(n∈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高三数学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公比-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求;(3)若,求的前n项和.-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满足,.(1)令,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的通项公式.-高一数学
设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推导的前项公式.-高二数学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的值()A.35B.63C.D.-高二数学
设正数数列为等比数列,,记.(1)求和;(2)证明:对任意的,有成立.-高二数学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成立,记。(1)求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2)记,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对任意正整数都有;-高一数学
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满足:a7=a6+2a5,若存在两项am,an使得=4a1,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高三数学
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A.B.C.D.-高三数学
在等比数列中,,则=()A.B.C.D.-高一数学
给定数列.对,该数列前项的最大值记为,后项的最小值记为,.(1)设数列为3,4,7,1,写出,,的值;(2)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且.证明:,,…,是等比数列.-高一数学
某地今年年初有居民住房面积为m2,其中需要拆除的旧房面积占了一半,当地有关部门决定每年以当年年初住房面积的10%的住房增长率建设新住房,同时每年拆除xm2的旧住房,又知该-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那么=().A.5B.10C.15D.20-高一数学
数列的前项和为,前项积为,且,则等于()20070324A.31B.62C.124D.126-高三数学
数列中,,,则的通项公式为;-高一数学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则=;-高一数学
设数列是等比数列,满足,且,,则()A.B.C.D.-高一数学
在数列中,已知,则等于()A.B.C.D.-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a2+a3+a4=1,a5+a6+a7+a8=2,Sn=15,则项数n为()A.12B.14C.15D.16-高三数学
在等比数列{an}中,a1·a2·a3=27,a2+a4=30,则公比q是()A.±3B.±2C.3D.2-高三数学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为等比数列{bn}的第2项、第3项、第4项.(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cn}对n∈N*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__.-高一数学
在等比数列中,,则=_____________.-高一数学
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该数列公比q=___________.-高一数学
设等比数列中,前n项和为,已知=8,=7,则等于()A.B.-C.D.-高二数学
在中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成等比数列,则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不确定-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的首项,,,(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2)若,求最大的正整数.-高二数学
(本题满分10分)已知数列的首项,,,(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2)若,求最大的正整数.-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中,,,则___________.-高一数学
已知数列{an}满足a1+3a2+32a3+…+3n-1an=(n∈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高三数学
已知数列满足.(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对任意,有成立.-高一数学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A.12B.10C.8D.6-高一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已知向量,n∈N*,向量与垂直,且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log2an+1,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高二数学
题目详情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log2an+1,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
答案
试题分析:
解题思路:(1)利用
规律总结: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数列问题,体现了平面向量的工具性,要灵活选择向量知识;数列求和的方法主要有:倒序相加法、裂项抵消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
试题解析:(1)∵向量p与q垂直,
∴2nan+1-2n+1an=0,即2nan+1=2n+1an,
∴
∴an=2n-1.
(2)∵bn=log2an+1,∴bn=n,∴an·bn=n·2n-1,
∴Sn=1+2·2+3·22+4·23+…+n·2n-1,①
∴2Sn=1·2+2·22+3·23+4·24+…+n·2n,②
①-②得,
-Sn=1+2+22+23+24+…+2n-1-n·2n
=
∴Sn=1+(n-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