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已知: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七年级数学
已知: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七年级数学
题目简介
已知: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七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已知: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
题型:证明题
难度:中档
来源:期末题
答案
解:如图,在AB上截取AF=AD,
∴AE平分∠BAD,
∴∠DAE=∠FAE,
∵AF=AD,AE=AE,
∴△DAE≌△FAE,
∴∠D=∠AFE,∠DEA=∠FEA,
∵AD∥BC,
∴∠DAB+∠CBA=180°,
∵AE⊥BE,
∴∠BAE+∠ABE=90°,
∴∠DAE+∠CBE=90°,
∴∠ABE=∠CBE,
同理,∠FEB=∠CEB,
∵BE=BE,
∴△BEF≌△BEC,
∴BF=BC,
∴AB=AF+FB=AD+BC.
上一篇 :
如图,△ABC中,∠ACB=90°,AC=BC,AE
下一篇 :
已知△ABC与△A′B′C′中AB=A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如图,M为∠POQ内一点,MA=MB,∠1=∠2,MC⊥OP于C,MD⊥OQ于D.求证:MC=MD.-七年级数学
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八年级数学
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AE=CE,AB与CF有什么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如果AB=6cm,BD=7cm,AD=4cm,那么BC的长为[]A.4cmB.5cmC.6cmD.7cm-七年级数学
已知:如图,过□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AE=CF-八年级数学
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DB.∠BAD=∠DCBC.BD=ACD.AD=BC-七年级数学
如图,AB⊥BC于B,AD⊥CD于D,若CB=CD,且∠BAC=30o,则∠BAD的度数是[]A、15o.B、30o.C、60o.D、90o.-八年级数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八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ABC中,AB=3,AC=7,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4<AD<10B.0<AD<10C.3<AD<7D.2<AD<5-七年级数学
如下图,在梯形中ABCD中,AD∥BC,∠ABC=90°,BE⊥CD于点E,AB=BE。(1)试证明BC=DC;(2)若∠C=45°,CD=2,求AD的长。-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试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方法来探索BF与A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
已知:∠A=90°,AB=AC,BD平分∠ABC,CE⊥BD,垂足为E.求证:BD=2CE.-八年级数学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F=BE求证:(1)∠DCF=∠BAE;(2)四边形FAEC是平行四边形。-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点C是∠AOB平分线上的点,点P、P′分别在OA、OB上,如果要得到OP=OP′,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①∠OCP=∠OCP′;②∠OPC=∠OP′C;③PC=P′C;④PP′⊥O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直线BD上的两点,且DE=BF,求证:AE=CF.-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请你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七年级数学
如图1,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1=∠2,∠3=∠4(1)试说明AB=CD的理由;(2)连接BD,则BD平分EF;(3)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
阅读并解答问题.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证明:延长AD至E使得DE=AD,连接EC,则AE=2AD∵AD为△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CED中,∴△A
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说明:(1)CF=EB.(2)AB=AF+2EB.-七年级数学
如图,△ABC△ADE,∠B=80°,∠BAC=45°,那∠E=().-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在△ABC中,∠C=90°,AC=BC,BD平分∠CBA,DE⊥AB于E,求证:AD+DE=BE。-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C⊥PA,PD⊥PB,AC=BD,求证:点P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B∥CF,E是DF的中点,若AB=9cm,CF=6cm,则BD=()cm.-七年级数学
△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8.若AB=5,EF=6,则AC=()。-八年级数学
已知△ABC和△DEF全等,且AB=6,BC=10,AC=8,∠A=90°,△DEF中最小边是(),最大边是().-七年级数学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七年级数学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Q重合,(1)求PQ的长;(2)求∠APB的度数.-八年级数学
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C=DE,AC∥DE,∠B=∠F,BE与CF相等吗?为什么?-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已知:∠ABC和线段a.(1)画一画:过点A画直线l∥BC,以C为顶点,CB为一边画∠BCD=∠ABC,交直线l于点D,分别在DA、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AE=DF=a,连接CE、BF
(1)已知:如图①RT△ABC中,∠ACB=90°,ED垂直平分AC交AB与D,求证:DA=DB=DC。(2)利用上面小题的结论,继续研究:如图②,点P是△FHG的边HG上的一个动点,PM⊥FH于M,
一块三角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做哪些数据测量,就可以用另一块玻璃割成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八年级数学
如图,点E是BC的中点,AB⊥BC,DC⊥BC,AE平分∠BAD,下列结论:①∠AED=90°;②∠ADE=∠CDE;③DE=BE;④AD=AB+CD,四个结论中成立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
(1)问题1:在数学课本中我们研究过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CB=90°,AC=BC,BE⊥MN,AD⊥MN,垂足分别为E、D.图中哪条线段与AD相等?并说明理由.(2)问题2: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线段
如图,AP∥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延长线交AP于D.(1)求证:AB=AD+BC;(2)若BE=3,AE=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七年级数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且点A(0,2),点C(-1,0),如图所示:抛物线经过点B。(1)写出点B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九年级数学
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一点,点E是AD上的一点,且EB=EC,∠ABE=∠ACE。求证:∠BAE=∠CAE证明:在△AEB和△AEC中EB=EC()∠ABE=∠A
如图,等腰直角△ABC中,∠BAC=90°,AD=AE,AF⊥BE交BC于点F,过F作FG⊥CD交BE的延长线于G,下列结论(1)∠ABE=∠ACD;(2)EG=MG;(3)GM=MF;(4)BG﹣F
如图,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1)求证:△OAB≌△OCD;(2)过点O任意作一条与AB、AC都相交的直线MN,交点分别为M、N.试问:OM=ON成立吗?若成立,请进行证明
(1)如图1,正方形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连接AE,过点A作AF⊥AE交CB的延长线于F,猜想AE与A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AC,过点A作AM⊥AC交C
如图,一艘轮船沿AC方向航行,轮船在点A时测得航线两侧的两个灯塔与航线的夹角相等,当轮船到达点B时测得这两个灯塔与航线的夹角仍然相等,这时轮船与两个灯塔的距离是否相等-七年级数学
△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00cm,A、B分别与D、E对应,且AB=35cm,DF=30cm,则EF的长为[]A.35cmB.30cmC.45cmD.55cm-八年级数学
(1)如图1,在△ABC中,点D、E、Q分别在AB,AC,BC上,且DE//边长,AQ交DE于点P,求证:;(2)如图,△ABC中,∠BAC=90°,正方形DEFG的四个顶点在△ABC的边上,连接AG
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交AB于E,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八年级数学
问题背景: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命题:如图①,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CM=DN,则∠BON=108°。该小组提出了一个-八年
如图,已知:AD是BC上的中线,且DF=DE.求证:BE∥CF.-八年级数学
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C∥DF.-八年级数学
已知△ABC≌△DEF,且△DEF的周长为6,若AB=2,BC=1.9,则DF的长为()。-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CE,如何说明OB=OC呢?解:∵AB=AC,∴∠ABC=∠ACB又∵BD=CEBC=CB∴△BCD≌△CBE∴∠=∠∴OB=OC
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A.40°B.45°C.50°D.60°-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已知AC=DB,AO=DO,CD=10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A.大于100mB.等于100mC.小于100mD.无法确定-七年级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已知: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七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答案
∴AE平分∠BAD,
∴∠DAE=∠FAE,
∵AF=AD,AE=AE,
∴△DAE≌△FAE,
∴∠D=∠AFE,∠DEA=∠FEA,
∵AD∥BC,
∴∠DAB+∠CBA=180°,
∵AE⊥BE,
∴∠BAE+∠ABE=90°,
∴∠DAE+∠CBE=90°,
∴∠ABE=∠CBE,
同理,∠FEB=∠CEB,
∵BE=BE,
∴△BEF≌△BEC,
∴BF=BC,
∴AB=AF+FB=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