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已知:如图,∠C=∠3,∠2=80°,∠1+∠3=140°,∠A=∠D,求∠B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已知:如图,∠C=∠3,∠2=80°,∠1+∠3=140°,∠A=∠D,求∠B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题目简介
已知:如图,∠C=∠3,∠2=80°,∠1+∠3=140°,∠A=∠D,求∠B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已知:如图,∠C=∠3,∠2=80°,∠1+∠3=140°,∠A=∠D,求∠B的度数.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来源:广东省期中题
答案
解:∵∠C=∠3,(已知)
∴EF∥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80°(已知)
∴∠1=100°
∵∠1+∠3=140°(已知)
∴∠3=40°
∵∠A=∠D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3=40 °.
上一篇 :
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D,
下一篇 :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如图所示,(1)若DE∥BC,则可得到:①∠1=______,根据______;②∠2=______,根据______;③∠4+______=180°,根据______.(2)若EF∥AB,则可得到:
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七年级数学
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与AC
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______.-数学
如图,∠AOB=40°,边OA为平面镜,在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为()。-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A.100°B.60°C.40°D.20°-七年级数学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A.50°,第二次左拐130°B.50°,第二次右拐130°C.50°,第二次左拐130°D.50°,第二-七
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数学
如图在△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DE经过点F.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AB+AC;④BF=CF.
已知:如图,AB∥CD.求证:∠CAB=∠CED+∠CDE.-数学
如图,已知AD∥BC,∠B=30°,DB平分∠ADE,则∠CED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九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AB∥CD,BE∥FD,则∠B+∠D=()A.270°B.180°C.120°D.150°-数学
如图,直线a∥b,则∠ACB=()。-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直线AB∥CD,E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F为直线CD上任意一点.(1)画出并量出点E到直线CD的距离;(2)画出并量出点F到直线AB的距离;(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将你的猜想用自己-七年级数
如图,直线a∥b,A是直线上a的一个定点,线段BC在直线b上移动,那么在移动过程中△ABC的面积()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数学
如图,已知AB∥CD,OA、OC分别平分∠BAC和∠ACD,OE⊥AC于点E,且OE=2,则AB、CD之间的距离为()A.2B.4C.6D.8-数学
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l5,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且为1,如果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平行直线上,∠BAD=90°且AB=3AD,DC⊥l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A.9
如图所示,直线a∥b,AB⊥a,BC交b于E,∠1=42°,则∠2的度数为()A.180°B.132°C.138°D.无法求出-数学
如图,已知AD∥BC,AC与BD相交于点O.(1)找出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说明理由;(2)如果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ACBD=45,求BECF的值.-数学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不平行于CD,写出图中一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______.-数学
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ABC的度数为32°,∠D的度数为()A.32°B.68°C.74°D.84°-数学
如图,AB∥CD,那么∠A+∠C+∠E=[]A.360°B.270°C.200°D.180°-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点E、F分别在长方形ABCD的边AB、CD上,且AF∥CE,AB=3,AD=5,那么AE与CF的距离是______.-数学
如图所示,AB∥CD,AD、BC相交于O,若∠A=∠COD=66°,则∠C为[]A.66°B.38°C.48°D.58°-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C∥ED,∠C=26°,∠CBE=37°,求∠BED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线段AB在下面的三个平移中(AB→A1B1→A2B2→A3B3),具有哪些性质。(1)线段AB上所有的点都是沿()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都()。因此,线段AB,A1B1,A2B2,A3B3的位
如图所示,AB∥CD,则∠1+∠2+∠3=()A.180°B.360°C.540°D.720°-数学
如图,AB∥CD,∠A=30°,则∠A+∠B+∠C+∠D+∠E=()A.240°B.270°C.300°D.360°-数学
有一块长方形钢板ABCD,现加工成零件如图所示,按规定∠AME=20°,∠BNE=30°,加工成的零件才合格.检验工人量得∠MEN=58°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数学
如图,已知直线a∥b,△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在直线b上,点A在直线a上,BC=10,则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数学
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的DC边上的一个动点,当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时,△PBA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注:只需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八年级数学
如图,BC为固定的木条,AB、AC为可伸缩的橡皮筋,当A点在与BC平行的轨道上滑动时,你能说明△ABC的面积将如何变化吗?并简要的证明你的结论。-八年级数学
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c,且直线a到直线c的距离是3;直线b∥c,直线b到直线c的距离为5,则直线a到直线b的距离为()。-七年级数学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两平行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是()。-九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平行α,则∠θ的度数为______度.-数学
如图,直线//,∠1=40°,∠2=75°则∠3等于[]A.55°B.60°C.65°D.70°-九年级数学
如图,AB∥DC,AD、BC交于点E,三角形ABE的面积等于1,三角形AEC的面积等于2,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等于______.-数学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结论()(1)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3)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A.都正确B.只有一个正确-数学
如图,△ABC,△EFG,四边形ACEG的面积相等,并有AE∥GD,BC:EC=3:1.由此可知DE:CE:BE=______.-数学
如图所示,AB⊥EF,CD⊥EF,∠1=∠F=45°,那么与∠FCD相等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七年级数学
如图AD∥BC,点E在CD上,已知AD+BC=AB,E为CD的中点.求证:(1)AE⊥BE.(2)BE平分∠ABC.-数学
已知:如图,AB∥DC,AD∥BC,求证:∠A=∠C.(补充下列证明)证明:∵AB∥DC(已知)∴∠A+∠D=180°______∵AD∥BC______∴______∴______.-数学
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30°,AD=2,若菱形FBCE与菱形ABCD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则平行线AD与FE间的距离等于[]A.B.C.2D.4-九年级数学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数学
如图,∠AOP=∠BOP=40°,CP∥OB,CP=4,则OC=()A.2B.3C.4D.5-数学
如图所示,直线a∥b,则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___cm.(精确到0.1cm)-数学
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数学
如图,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110°,则∠1的度数为______度.-数学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交AB、AC于点M、N.求证:MN=BM+CN.-数学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BC=2cm,则AD与BC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已知:如图,∠C=∠3,∠2=80°,∠1+∠3=140°,∠A=∠D,求∠B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答案
∴EF∥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80°(已知)
∴∠1=100°
∵∠1+∠3=140°(已知)
∴∠3=40°
∵∠A=∠D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