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诗中有科学(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___-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诗中有科学(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___-八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诗中有科学(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___-八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
唐诗
,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 _______,“白云深处有人家”是(2) 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_______,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_______。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
古诗
,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
A
”(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
B
”,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粗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这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远景 全景 中景 特写
2.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唐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符合文意即可)
上一篇 :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①我
下一篇 :
(5分)为什么中国人不够幸福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阅读的愉悦李国文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九年级语文
(三)(10分)⑴许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们宁可聚精会神地把时间大把花在电视机前观赏别人所谓精彩丰富的人生上,也不愿抽几小时的空,自己去体验周遭寻常的现实生活。现今那些-九年级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①“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是河流污染的真实-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生之路弯与直①人生百年,天天在行路。自降生起,生活的旅途便开始了,蓦然回首已过了若干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甲】。行进中,人们都祈愿路途-九年级语文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李浩燃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财富与幸福[美]泰勒·本·沙哈尔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阅读是一种孤独(节选)毕淑敏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九年级语文
(5分)融(张金刚)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契。③生活的圈子,是无-九年级语文
“志当存高远”。中学阶段是学习、立志的黄金“季节”,每一个中学都应有远大的志向,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个现代化的事业。(高尔基对青年们说:“我常常复重一-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常常爱惜毕淑敏(1)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2)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八年级语文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孙君飞①过去,我上班习惯走那条大路,直且近,大部分人都习惯走这条路,由于车辆众多,人拥车堵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我在直路上也要曲里拐弯地走-八年级语文
短文评改(6分)感受成功①成功是什么?不少同学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可我认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成功需要善于感受。②我们要善于感受成功,只有送样才能更好地把-九年级语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20分)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两种真诚王正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他在后半生本应写-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孝心无价毕淑敏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九年级语文
追求内心和谐王晓河①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弄斧就要到班门①班门弄斧,历来被用来批评到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之人的不自量力。而现实生活中,弄斧者也确实畏葸不前,不敢到班门放手一搏。为-九年级语文
积淀,成就人生的高度(20分)①在我国南方湘粤一带有一种毛竹,漫山遍野,质地平凡而拙朴,在它一生最初的五年里,确实很平庸,几乎察觉不到它在生长。在别的竹类争先恐后攀比-九年级语文
阅读《“穿越”应该适可而止》一文,完成小题。(10分)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这类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谈耐心李少春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九年级语文
阅读《名》,完成小题。(12分)名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2分)做人当有底气桑林峰①近来读《乔布斯传》,深深赞叹于乔布斯那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强硬的管理风格。在内,乔布斯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方式经常受到同伴们-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学贵有疑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九年级语文
难得淡定(16分)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九年级语文
阅读《资讯爆炸时代》,完成小题。资讯爆炸时代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一份《纽约时代》上的内容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九年级语文
阅读《孝心无价》,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好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0分)说知论智①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②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九年级语文
人可以貌相①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是可以貌相的。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修-九年级语文
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一文,完成小题。(14分)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姜泓冰“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5分)只问结果,莫论如果马德①这个世界,有一个曼妙而落寞的借口,叫如果。②失败者在如果中可以打捞到成功的倒影,后悔者在如果中可以回看见当-九年级语文
现代文阅读。(12分)八度幸福①去过很多旅游景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名山大川的恢宏气势,也不是小桥流水的雅致幽静;不是万丈高楼的流光溢彩,也不是摩肩接踵人群的潮流时-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4分)一个哲学命题①我小时住的小镇土只有两位理发师,自然,他们各自的发型当然只能由另外一名理发师理出来。所以,头发干净整洁的那名理发师的技术显然-九年级语文
现代文阅读。(15分)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叶圣陶⑴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九年级语文
①河北农大26位同学的一个信守约定的群体、承德老人李维贺15年锲而不舍的古道热肠、56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成为兔年春天中国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温暖了13亿中国人的心房。这充满-九年级语文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完成小题。(13分)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瞿方业学雷锋,树新风。这是多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每年的三月,社会都-九年级语文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13分)周国平⑴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每个人都不完美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5分)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白剑峰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胸中常积一股气陈鲁民①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因而,一个真正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虚荣麦家①有熟人之子,个性温良,成绩中上。去年中考前,父母照他意愿许诺,倘若考上重点高中,奖励一辆价值上万的山地单车。有此诱惑,-九年级语文
阅读《大师的“痴”》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3分)大师的“痴”马军曹雪芹在谈到他的毕生心血之作《红楼梦》时,说了这样几句感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九年级语文
不因卑微小看自己程刚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因为复读费比较高,我便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想法,辗转到了南方去打工。一没学历二没技术的我,在一家小公司里当保安,主要工-九年级语文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后,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有多少书可以重读有多少书可以重读?盘点时下的阅读生活,我们无法放弃这样的追问。因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为书是文化产品,担负着传承-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拒绝冷漠,给世界一点温暖①前不久,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小悦悦孤零零-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12分)朋友,你并不比残疾人高贵肖复兴①曾经有人说,残疾人自身活动都不方便,还要参加运动比赛,未免有些残酷,而且残缺身体的展示触目惊心,也不那么-九年级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诗中有科学(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___-八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叶永烈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 _______,“白云深处有人家”是(2) 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_______,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_______。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A”(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B”,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粗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这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唐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符合文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