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历史

题目简介

(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历史

题目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
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
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
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 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4分)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
(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
宋朝:程灏、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3分)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实际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注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察思想史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