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五   天下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指出其代表的学派及核心主张。(8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材料一:儒家,主张“仁”“礼” “德治”(2分)
材料二:墨家,主张尚贤(2分)
材料三:道家,主张无为(2分)
材料四:法家,主张严刑重罚(2分)
(2)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和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3)   黄宗羲(2分);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2分)。
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思想的先声(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仁者爱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强调仁爱;材料二主张尚贤,是墨家思想;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无为而民自化”是道家思想;“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这是法家思想。(2)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最大。原因就在于经过儒生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定型。在此基础上,后世学者不断地发展改造,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逐渐的发展成一套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儒家思想一直成为我国的主流思想。在近代前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反对宋明理学的新思潮,是儒家文化在新的阶段的新发展。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