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4分)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8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3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3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思想文化,(1)要求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来回答原因即可。(2)材料三中朱熹的观点是“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即传统思想不可改变,材料四中“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即挑战孔子的权威,表明儒家思想地位的动摇(3)本题叙述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其作用的分析要客观辩证看到其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言之合理即可。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