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高二历史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3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2分)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2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1分)
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1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
(1分)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4)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2分)
略
上一篇 :
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
下一篇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是[]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高二历史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位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位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于是被人检举,一直告到了京城,明英宗亲自干预,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高二历史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在宋代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A.宗教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到顶峰C.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朱熹等人的努力-高二历史
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高二历史
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高二历史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高三历史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回-高二历史
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历史
下图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高三历史
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材料一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高三历史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高二历史
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高二历史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高三历史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高二历史
“异端”和“人文”等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高二历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基本观点是[]A.将背离儒家传统的道教、佛教视为夷狄之教B.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C.宣称儒家仁义是最高的道,提-高二历史
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了。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B.都-高二历史
下列反映理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是[]A、《四书章句集注》B、《通鉴论》C、《大学》D、《焚书》-高二历史
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高三历史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颐②程颢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守仁[]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高三历史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共同主张不包括①倡导经世致用②反对君主专制③认为“工商皆本”④个性解放和自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下列观点中,思想家李贽会同意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高二历史
《四库全书说明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之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D-高三历史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转变④理-高二历史
李贽说:“仲民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当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对儒家思想中的-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A.明朝后期B.鸦片战争时期C.维新运动时期D.新变化运动时期-高二历史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李贽B.顾-高二历史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①压抑人的自然-高二历史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高三历史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高三历史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高二历史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高三历史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高三历史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曾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B、法家-高三历史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D.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高二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宋明理学,使之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高二历史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是对“三纲五常”思想的否定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高三历史
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高三历史
最早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的是[]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李贽在《老子解》中写道:“致……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所要表达的观点是[]A.主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张个性解放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理学-高二历史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反对封-高二历史
“……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这-高二历史
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试结合-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3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2分)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2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
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1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4)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