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6分,每点2分)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3分,每点1分)
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3分,每点1分)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2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4分,每点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相互的有爱,荀子主张遵从自然规律办事,可以利用规律但是不能违背规律;孟子则是主张道德,做个圣贤之人。(2)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批判,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中国民主制的确立。儒家思想在20世纪以后遭到批判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民族工业的发展。(3)从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成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强调相互的关爱,主张利用自然但是又不能破坏自然,这些主张对建立和谐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