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6分,每点2分)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3分,每点1分)
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3分,每点1分)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2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4分,每点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相互的有爱,荀子主张遵从自然规律办事,可以利用规律但是不能违背规律;孟子则是主张道德,做个圣贤之人。(2)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批判,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中国民主制的确立。儒家思想在20世纪以后遭到批判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民族工业的发展。(3)从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成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强调相互的关爱,主张利用自然但是又不能破坏自然,这些主张对建立和谐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上一篇 :
直至今天,在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
下一篇 :
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人接受这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高三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材料2-高二历史
(14分)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高二历史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量的制陶、纺织、建筑、育蚕、治丝等原始手工业。……,制陶一般包括淘洗、制坯、装饰和烧制等四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高二历史
关羽死后,虽获人民祭祀,但一直局限在地方信仰。至宋代以后,逐渐发展为全国信仰,也获得官方的褒赠。对于宋代以后关羽信仰的普及,下列解释何者最为合理?A.宋代以后的各朝-高三历史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高三历史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高三历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高二历史
效仿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等,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设孔子学院,广设该学院的主要目的是()A.对外宣传儒家传统思想B.增加中国外汇收入C.对外进行中国思想教育D-高二历史
英语单词中,由孔子(Confucious)派生出了另一个单词(Confucianism),意指某学派。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Confucianism”就是A.道家B.孔家C.儒家D.法家-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高三历史
源自印度的佛教,教义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大乘、小乘两大教派。当佛教传入中国,且经过“佛教中国化”之后,中国社会普遍流行的是大乘教义。对于这个现象,以下解释何者较为合理-高三历史
儒学统治地位确立的史实说明了⑴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⑵客观需要是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⑶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其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⑷只有符合统治需求的理论才能被确立为主流思想A.⑴-高二历史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高二历史
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宣布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双方还将适时举办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中美之-高二历史
当今,儒家思想的许多优秀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吸纳,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B.人类社会的文化-高二历史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闻名的四大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圣地。此外还有大量的家塾、舍馆、书会等学习场所,宋仁宗爱好学习-高三历史
史书记载一个时代的风气,有如下的一段文字:“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贰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高三历史
图示两位、思想家生活在17、18世纪,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其相似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C封建文化专-高三历史
王充和范缜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自然界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人定胜天B.批判道教的神仙方术C.人的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D.揭露佛教对人民的欺骗-历史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基本观点是[]A.将背离儒家传统的道教、佛教视为夷狄之教B.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C.宣称儒家仁义是最高的道,-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①大一统②存百姓③工商皆本④以德治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是五段有关儒学的言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高二历史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高一历史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否定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完善自己C.压制其他思想发展D.保持固有传统思想不变-高二历史
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高二历史
甘肃的漠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木牌,牌上以潦草的楷体书写着:「仙师敕令:贵龙星镇定空炁安」。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这块木牌?①这是道教的说法,仙师是指张天师②这是道家的说法,仙师-高三历史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叙述儒家思想自诞-高三历史
宋明理学家创立理学主要是为了封建统治者[]A.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B.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C.缓和民族关系的需要D.发展海外关系的需要-高二历史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A.天人感应B.大一统C.君权神授D.无为而治-高三历史
《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高三历史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说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高二历史
(16分)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沉沉浮浮,历经风雨。今天,儒学再-高二历史
参看下图,此书是认同宋明理学与道家学派关系密切的观点代表,你认为下列对此观点形成的理由解释中,错误的是[]A.宋明理学的创始人都出自道教B.宋明理学吸吸收了道教的哲学要-高二历史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高三历史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高二历史
(12分)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高二历史
隋朝时,“三教合一”的表现包括①诗人王维亦官亦隐②自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③大儒王通认为“三教可一”,倾向于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辨思想④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人儒”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高三历史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高二历史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高三历史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云:“中国文化演进,别有其自身之途辙,其政治组织乃受一种相应于中国之天然地理的学术思想之指导,而早走上和平的大一统之境界。”维系中国古代这种长期的“-高三历史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出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高三历史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高二历史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战国受到冷落,秦朝遭到封杀,自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表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③事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④儒家思-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答案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3分,每点1分)
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3分,每点1分)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2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4分,每点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相互的有爱,荀子主张遵从自然规律办事,可以利用规律但是不能违背规律;孟子则是主张道德,做个圣贤之人。(2)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批判,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中国民主制的确立。儒家思想在20世纪以后遭到批判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民族工业的发展。(3)从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成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强调相互的关爱,主张利用自然但是又不能破坏自然,这些主张对建立和谐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