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 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 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 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 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B
3.B
2.C
1.(劝:劝勉,鼓励)
2.(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3.(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4.(1)尚书王恕被人攻击[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 “去”、“请”各1分)
(2)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 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两京地区及山东、河南、浙江百姓饥荒,皇帝下诏赈济抚恤,有关部门等候勘查核实。吴世忠极言其弊,于是条列上奏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请求抚恤建文朝殉难众臣,请求赐爵位谥号,立庙祭祀以示尊崇,并且录用他们的子孙,恢复他们的族属,以鼓励忠义。奏章下发礼官,被停止不施行。尚书王恕被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挽留他。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已经出塞,又秘密派军队抢掠蔚州,攻陷马营,转而剽掠中东二路。神英等掌握军队不救援,镇守中官孙振又不按实际情况上报。十一年,事情被揭发,吴世忠前往审查。上疏详细陈述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的情况。于是极言神英等人贪利畏敌,完全没有法度。神英被削职,孙振被召回,赵昶及参将李屿等都被逮捕审问。
敌寇侵犯延绥、大同,吴世忠说:“开国之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一百万。近来军政日益败坏,精兵不到一二万人。如此之军队值得忧虑,太仓的储备,本来是准备军需的。近来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发兵十万,犒劳赏赐无处取以供给。如此之粮食值得忧虑。正统己巳之变时还有石亨、杨洪,近来所任用的赵昶、刘淮之辈,先后都战败。现在王玺、马异又因战斗失败被控告。如此之将帅值得忧虑。国家多事,有赖大臣镇抚。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时济世之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威慑强敌壮大国势呢?如此任人值得忧虑。政事多错乱,百姓日益嗟叹怨恨。京城的军队疲惫于工程劳役,京城人民苦于催收赋税,京城郊区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们生活得如此的不快乐,临难时谁来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忧虑。天变多次应验,火患频繁发生。云南地震压坏万余人家,大同马灾倒毙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忧虑。”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尚宝司卿。这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京治理边防屯军,吴世忠前往蓟州。第二年上奏说:“占地耕种盗卖,积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问,恐怕人心不安,请酌情处置。”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刘瑾事败,谏官弹劾吴世忠曾请求清核屯田,帮助刘瑾干坏事。吴世忠本来方正耿直,朝廷讨论宽恕他,得以免除罪罚。再次晋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敌寇在河套,吴世忠追击失利,于是称病辞职回乡。
上一篇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
下一篇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1题。朱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高三语文
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下句。(任选两小题)(1)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高三语文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语文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2)简述“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谴责小说是以暴露社会,指责政治腐败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一部谴责小说的上乘之作。B.《战国策》是-语文
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主要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是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由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可以分为“风”“-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共22分)(一)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答吕翌山人书韩愈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高三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查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传奇是魏晋笔记小说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情节曲折奇特,结构完整的短篇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B.“风骚”一词起源于-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B.冰心是“五四”新-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高一语文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哀溺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①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王珪,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B.“论”是一种-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章”“奏”“议”“表”“说”均属古代文件、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B.“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问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4题。盖宽饶字次公。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2)佩缤纷其繁饰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B.小说作为-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B.《王贵与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苏轼《赤-语文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①”,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语文
文言文阅读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目,共22分。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汉七年,高-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具瞻堂记[宋]邓肃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B.现代戏剧主要指2-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B.《文心雕龙》是-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孺子祠堂记》(节选)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高三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富有文采,句子大致整齐押韵,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B.《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订的三部小说集《警世明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传述奇事的意思,又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柳毅传书》便属传奇。鲁迅曾编篡《唐宋传奇集》B.《文选》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语文
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先驱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反封建的战斗的檄文。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和《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B.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双子星座是鲁迅和郭沫若。C.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大李杜是指晚唐诗人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呜呼!,;,。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小题2:六国破灭,,,-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 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 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 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 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答案
3.B
2.C
1.(劝:劝勉,鼓励)
2.(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3.(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4.(1)尚书王恕被人攻击[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 “去”、“请”各1分)
(2)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 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两京地区及山东、河南、浙江百姓饥荒,皇帝下诏赈济抚恤,有关部门等候勘查核实。吴世忠极言其弊,于是条列上奏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请求抚恤建文朝殉难众臣,请求赐爵位谥号,立庙祭祀以示尊崇,并且录用他们的子孙,恢复他们的族属,以鼓励忠义。奏章下发礼官,被停止不施行。尚书王恕被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挽留他。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已经出塞,又秘密派军队抢掠蔚州,攻陷马营,转而剽掠中东二路。神英等掌握军队不救援,镇守中官孙振又不按实际情况上报。十一年,事情被揭发,吴世忠前往审查。上疏详细陈述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的情况。于是极言神英等人贪利畏敌,完全没有法度。神英被削职,孙振被召回,赵昶及参将李屿等都被逮捕审问。
敌寇侵犯延绥、大同,吴世忠说:“开国之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一百万。近来军政日益败坏,精兵不到一二万人。如此之军队值得忧虑,太仓的储备,本来是准备军需的。近来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发兵十万,犒劳赏赐无处取以供给。如此之粮食值得忧虑。正统己巳之变时还有石亨、杨洪,近来所任用的赵昶、刘淮之辈,先后都战败。现在王玺、马异又因战斗失败被控告。如此之将帅值得忧虑。国家多事,有赖大臣镇抚。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时济世之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威慑强敌壮大国势呢?如此任人值得忧虑。政事多错乱,百姓日益嗟叹怨恨。京城的军队疲惫于工程劳役,京城人民苦于催收赋税,京城郊区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们生活得如此的不快乐,临难时谁来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忧虑。天变多次应验,火患频繁发生。云南地震压坏万余人家,大同马灾倒毙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忧虑。”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尚宝司卿。这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京治理边防屯军,吴世忠前往蓟州。第二年上奏说:“占地耕种盗卖,积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问,恐怕人心不安,请酌情处置。”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刘瑾事败,谏官弹劾吴世忠曾请求清核屯田,帮助刘瑾干坏事。吴世忠本来方正耿直,朝廷讨论宽恕他,得以免除罪罚。再次晋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敌寇在河套,吴世忠追击失利,于是称病辞职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