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语文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语文
题目简介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语文
题目详情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曩: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⑵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
⑶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7.D
8.C(D前“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后“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9.B 10.D
11.(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7. A中的"暴乱"是"残暴,胡作非为"的意思;B中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C中的"闲"通"娴",是"娴熟、熟习"的意思。
答案D
8.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与用法。A中前句"以为"是"以(之)为",是两个词,意为"让(他)担任";后句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B中的"且"都是副词,分别是"将要"(表时态)和"尚且"(表递进)的意思。C中的"乃"都表示承接,意义为"就"。D中前面的"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后面的"也"是语气词,表停顿。
答案 C
9.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①②④全都是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言行表现。③是太后的行为,⑤是宋臻劝说张说的话,⑥是张说反驳魏元忠的话。
答案 B
10.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同意在"廷辨"时证实张昌宗对魏元忠的陷害之语,并没有参加对魏元忠的陷害。
答案 D
11.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与翻译。(1)中的"无以易"译为"没有能替代";(2)(3)中要分别补上"免""致"的宾语中心词"祸"。
答案 (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
(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参考译文】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 "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 "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 "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
上一篇 :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盖
下一篇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谴责小说是以暴露社会,指责政治腐败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一部谴责小说的上乘之作。B.《战国策》是-语文
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主要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是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由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可以分为“风”“-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共22分)(一)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答吕翌山人书韩愈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高三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查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传奇是魏晋笔记小说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情节曲折奇特,结构完整的短篇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B.“风骚”一词起源于-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B.冰心是“五四”新-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高一语文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哀溺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①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王珪,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B.“论”是一种-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章”“奏”“议”“表”“说”均属古代文件、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B.“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问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4题。盖宽饶字次公。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2)佩缤纷其繁饰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B.小说作为-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B.《王贵与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苏轼《赤-语文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①”,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语文
文言文阅读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目,共22分。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汉七年,高-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具瞻堂记[宋]邓肃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B.现代戏剧主要指2-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B.《文心雕龙》是-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孺子祠堂记》(节选)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高三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富有文采,句子大致整齐押韵,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B.《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订的三部小说集《警世明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传述奇事的意思,又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柳毅传书》便属传奇。鲁迅曾编篡《唐宋传奇集》B.《文选》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语文
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先驱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反封建的战斗的檄文。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和《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B.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双子星座是鲁迅和郭沫若。C.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大李杜是指晚唐诗人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呜呼!,;,。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小题2:六国破灭,,,-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高一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时钟》高尔基原苏联《项脊轩志》归有光清代B.《猎人日记》屠格涅夫俄国《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现代C.《野草》鲁迅现代《登泰山-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B.《阿Q正传》、《祝福》、《包身-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醉白堂记【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小题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语文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归田园居》——南朝B.屈原——《九章》——战国C.刘勰——《昭明文选》——南朝D.狄金森——《篱笆那边》——美国-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语文
题目详情
二、(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曩: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⑵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
⑶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
答案
8.C(D前“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后“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9.B 10.D
11.(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7. A中的"暴乱"是"残暴,胡作非为"的意思;B中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C中的"闲"通"娴",是"娴熟、熟习"的意思。
答案D
8.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与用法。A中前句"以为"是"以(之)为",是两个词,意为"让(他)担任";后句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B中的"且"都是副词,分别是"将要"(表时态)和"尚且"(表递进)的意思。C中的"乃"都表示承接,意义为"就"。D中前面的"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后面的"也"是语气词,表停顿。
答案 C
9.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①②④全都是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言行表现。③是太后的行为,⑤是宋臻劝说张说的话,⑥是张说反驳魏元忠的话。
答案 B
10.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同意在"廷辨"时证实张昌宗对魏元忠的陷害之语,并没有参加对魏元忠的陷害。
答案 D
11.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与翻译。(1)中的"无以易"译为"没有能替代";(2)(3)中要分别补上"免""致"的宾语中心词"祸"。
答案 (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
(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参考译文】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 "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 "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 "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