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简堂集序
归庄①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 ④,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③浦江、乌伤:指宋濂(浦江人)、王祎 (乌伤人)。④披榛翦茀 :榛,丛生的灌木;茀,杂草。⑤拘墟者:拘学浅陋者。⑥退之、子瞻、子固:分别是韩愈、苏轼、曾巩的字。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衍:传布。
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
C.一以署名之非已也,而谩为之 谩:谩骂、辱骂。
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②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③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
⑤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⑥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兄都有交游。
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仍是一介书生。
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径,终不能致于康庄”。
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3分)
⑵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3分)
⑶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C
2.D
3C
1.(谩:轻慢,随意。)
2.(①说的是宋濂、王祎的文章。③是说先生文章的特点。⑥作者对先生不遇于世的惋惜。)
3、(“入幽溪仄径,终不能致于康庄”是说万历年间那些号称文章家的人的文章。
4.
(1)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殁:去世;出是集:拿出先生的文集;属:请。各1分)
(2)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原:体会;苟:随便;为:写作。各1分)
(3)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文:写作;暇:空隙时间;倩:找;应:应付。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去世的曾任南京太仆寺丞的曾祖父(归有光),以前住在安亭,这是昆山、嘉定的交界地带,距离嘉定较近。当时手执经书向曾祖父请教学问的人,嘉定人居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位先生讲授传播曾祖父的学识。娄子柔的高足弟子叫马巽甫,《简堂集》就是他所著的。马先生与我父兄都有交往,我曾经屡次见面向他请教,仍然很少读到他的文章。去年我到嘉定,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我得到集子后认真阅读,知道了先生学问的来龙去脉。如果追根溯源,从我曾祖父那里得到的居多。本朝文章,自宋濂、王祎开一代风气,往上(可以)和唐宋诸大家匹敌。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可是后来的学者,情趣好尚不同,只是凭借盛名奔走于天下。到了嘉靖中世,几乎不再知有宋、王两公的了。我的先曾祖一个人奋起而要振兴唐宋古文。万历末年的时候,号称文章家的那些人,与嘉靖时期的许多人虽然趋向不同,但文章都是走入了偏道,(即使)砍去丛生的草木,到底不能走上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之常情喜欢斠新,都追求、归附到那边去了。只有马先生坚守师学不变,难道他不正是人们所说的“不被世俗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信仰”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都详尽整齐博雅而有精细的构思,至于其中的起承转合的变化,不是那些拘学浅陋的人所能理解的。
还有使我更有感触的:古时请别人写文章,只论那人文章好坏(而不看他的地位);假如他的文章能够传给后代,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而善写文章的人,也要看请他写文章的那个人的事迹值不值得流传,而不轻易给人作文章。现在一般的人求人写文章,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他的文章如何。平常没有名声的人,往往买达官贵族的文章,然后刻在钟鼎石碑上面,或写在屏风幛子上面,以此为荣耀。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一方面达官贵族因为有人代作,就轻率答应别人;另一方面代人提笔者又因为不是署自己的名,也就随便去写: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多起来。我看《简堂集》中代有名官员写的文章占十分之六七,我既笑世俗之人的鄙陋,又感叹先生的不得意。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中代人所作而能流传至今的文章,到底不多见。并且依先生的才能和孤问,如果文章都是自由而为,不必为瞻前顾后而拘谨,一定能自吐胸中的奇气,应当不止于这种水平。我曾经为曾祖父叹息,凭借如此出众的文才,到老才考中一个进士,又处在下位,不能参加编修国史,记述元老大臣的事迹,不能尽他自己的才能,这是非常遗憾的下情。更何况马先生终老于一介书生呢!将来的人看到先生写的文章,欣赏之余,应当不胜感慨的了。
我学问浅陋,本不够格为马先生的文集作序,因为马应之坚持请求,不肯放弃,又因为先生的文章得到我家先曾祖的家传,所以不能推辞,就写了这篇序。
上一篇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下一篇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①”,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语文
文言文阅读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目,共22分。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汉七年,高-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具瞻堂记[宋]邓肃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B.现代戏剧主要指2-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B.《文心雕龙》是-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孺子祠堂记》(节选)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高三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富有文采,句子大致整齐押韵,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B.《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订的三部小说集《警世明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传述奇事的意思,又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柳毅传书》便属传奇。鲁迅曾编篡《唐宋传奇集》B.《文选》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语文
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先驱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反封建的战斗的檄文。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和《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B.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双子星座是鲁迅和郭沫若。C.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大李杜是指晚唐诗人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呜呼!,;,。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小题2:六国破灭,,,-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高一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时钟》高尔基原苏联《项脊轩志》归有光清代B.《猎人日记》屠格涅夫俄国《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现代C.《野草》鲁迅现代《登泰山-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B.《阿Q正传》、《祝福》、《包身-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醉白堂记【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小题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语文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归田园居》——南朝B.屈原——《九章》——战国C.刘勰——《昭明文选》——南朝D.狄金森——《篱笆那边》——美国-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复活》——阿•托尔斯泰——苏联《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B.《西厢记》——王实甫——元代《神曲》——但丁——德国C.《桃花扇》—
文言文阅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与友人论门人书顾炎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高一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B.《牡丹亭》——汤显祖——明代《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C.《林家铺子-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高三语文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高二语文
下面是对《史记》和《汉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的通史。B.《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C.“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注]①孙郎擢-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高二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小题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语文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瓦缝参差,。”小题2:李白在《》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小题3-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高二语文
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B.《左传》是《-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语文
阅读语段,回答有关问题。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夜渡两关记[明]程敏政①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高一语文
《兰亭集序》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感情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简堂集序
归庄①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 ④,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③浦江、乌伤:指宋濂(浦江人)、王祎 (乌伤人)。④披榛翦茀 :榛,丛生的灌木;茀,杂草。⑤拘墟者:拘学浅陋者。⑥退之、子瞻、子固:分别是韩愈、苏轼、曾巩的字。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衍:传布。
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
C.一以署名之非已也,而谩为之 谩:谩骂、辱骂。
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②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③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
⑤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⑥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兄都有交游。
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仍是一介书生。
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径,终不能致于康庄”。
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3分)
⑵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3分)
⑶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4分)
答案
1.C
2.D
3C
1.(谩:轻慢,随意。)
2.(①说的是宋濂、王祎的文章。③是说先生文章的特点。⑥作者对先生不遇于世的惋惜。)
3、(“入幽溪仄径,终不能致于康庄”是说万历年间那些号称文章家的人的文章。
4.
(1)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殁:去世;出是集:拿出先生的文集;属:请。各1分)
(2)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原:体会;苟:随便;为:写作。各1分)
(3)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文:写作;暇:空隙时间;倩:找;应:应付。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去世的曾任南京太仆寺丞的曾祖父(归有光),以前住在安亭,这是昆山、嘉定的交界地带,距离嘉定较近。当时手执经书向曾祖父请教学问的人,嘉定人居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位先生讲授传播曾祖父的学识。娄子柔的高足弟子叫马巽甫,《简堂集》就是他所著的。马先生与我父兄都有交往,我曾经屡次见面向他请教,仍然很少读到他的文章。去年我到嘉定,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我得到集子后认真阅读,知道了先生学问的来龙去脉。如果追根溯源,从我曾祖父那里得到的居多。本朝文章,自宋濂、王祎开一代风气,往上(可以)和唐宋诸大家匹敌。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可是后来的学者,情趣好尚不同,只是凭借盛名奔走于天下。到了嘉靖中世,几乎不再知有宋、王两公的了。我的先曾祖一个人奋起而要振兴唐宋古文。万历末年的时候,号称文章家的那些人,与嘉靖时期的许多人虽然趋向不同,但文章都是走入了偏道,(即使)砍去丛生的草木,到底不能走上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之常情喜欢斠新,都追求、归附到那边去了。只有马先生坚守师学不变,难道他不正是人们所说的“不被世俗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信仰”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都详尽整齐博雅而有精细的构思,至于其中的起承转合的变化,不是那些拘学浅陋的人所能理解的。
还有使我更有感触的:古时请别人写文章,只论那人文章好坏(而不看他的地位);假如他的文章能够传给后代,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而善写文章的人,也要看请他写文章的那个人的事迹值不值得流传,而不轻易给人作文章。现在一般的人求人写文章,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他的文章如何。平常没有名声的人,往往买达官贵族的文章,然后刻在钟鼎石碑上面,或写在屏风幛子上面,以此为荣耀。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一方面达官贵族因为有人代作,就轻率答应别人;另一方面代人提笔者又因为不是署自己的名,也就随便去写: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多起来。我看《简堂集》中代有名官员写的文章占十分之六七,我既笑世俗之人的鄙陋,又感叹先生的不得意。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中代人所作而能流传至今的文章,到底不多见。并且依先生的才能和孤问,如果文章都是自由而为,不必为瞻前顾后而拘谨,一定能自吐胸中的奇气,应当不止于这种水平。我曾经为曾祖父叹息,凭借如此出众的文才,到老才考中一个进士,又处在下位,不能参加编修国史,记述元老大臣的事迹,不能尽他自己的才能,这是非常遗憾的下情。更何况马先生终老于一介书生呢!将来的人看到先生写的文章,欣赏之余,应当不胜感慨的了。
我学问浅陋,本不够格为马先生的文集作序,因为马应之坚持请求,不肯放弃,又因为先生的文章得到我家先曾祖的家传,所以不能推辞,就写了这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