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③荐绅:士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翻译和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分)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3分)A
2.(3分)C
3.(3分)B
4.(3分)A
1.(3分)(诋,此处应解释为“指责、斥责”。)
2.(3分)(均为连词,来。A 项:形容词尾 / 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相当于“于” / 语气词,表反问。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助词,的。)
3.(3分)(①是写沈君以敢于直谏著称。④未涉及“内容”。⑥是写沈君诗文的影响。)
4.(3分)(“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5.(10分)(1)①(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
(3分,“稍稍”“煽构”和全句大意各1分。)
②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或: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塞战士的战马飞奔起来。)
(3分,“寒”“跃”和全句大意各1分。)
(2)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 若君者 / 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 孔子删诗 / 自小弁之怨亲 / 巷伯之刺谗以下 / 其忠臣寡妇 / 幽人怼士之什 / 并列之为风 / 疏之为雅 / 不可胜数。
(4分。“茅子受读而题之曰”如断为“茅子受读/而题之曰”,“其忠臣寡妇 / 幽人怼士之什”如断为“其忠臣 / 寡妇 / 幽人 / 怼士之什”,不扣分;其他地方多断或少断,均算错;错1处不扣分,错2—3处扣1分,错4—5处扣2分,错6—7处扣3分,错8处以上不给分。)
【参考译文】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疆去。在那时,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离家迁到塞上。恰好碰上来自北方的敌人多次入侵,可是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人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却去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既对上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又对下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常常为此流泪叹息。于是就把他忧郁的事抒发在诗歌文章之中,来宣泄胸中的苦闷,这就是文集中所著录的这些作品了。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当时人们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有许多讽刺的话。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沈君被害死以后,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犯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门人给谏俞先生,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到《巷伯》篇的讥刺谗人的以下各篇,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难道它们都符合古诗平和中正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立即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敬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又没有超出礼义的范围”,“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近乎发泄怨恨;伍子胥的进谏,近乎进行威胁;贾谊的《陈政事疏》,疑似陈述愤激;嵇康的诗歌,似乎在抒发愤慨;刘蕡的对策,似乎显得太刚直。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辑它们,恐怕也未必没有可以收录的。沈君虽然已经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谈起他来,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流泪的。唉!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将来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写文章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方面,所以我就不去论述了。
上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
下一篇 :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章”“奏”“议”“表”“说”均属古代文件、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B.“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问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4题。盖宽饶字次公。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2)佩缤纷其繁饰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B.小说作为-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B.《王贵与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苏轼《赤-语文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①”,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语文
文言文阅读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目,共22分。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汉七年,高-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具瞻堂记[宋]邓肃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B.现代戏剧主要指2-语文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B.《文心雕龙》是-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孺子祠堂记》(节选)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高三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富有文采,句子大致整齐押韵,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B.《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订的三部小说集《警世明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传述奇事的意思,又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柳毅传书》便属传奇。鲁迅曾编篡《唐宋传奇集》B.《文选》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语文
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先驱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反封建的战斗的檄文。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和《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B.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双子星座是鲁迅和郭沫若。C.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大李杜是指晚唐诗人李-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呜呼!,;,。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小题2:六国破灭,,,-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高一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时钟》高尔基原苏联《项脊轩志》归有光清代B.《猎人日记》屠格涅夫俄国《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现代C.《野草》鲁迅现代《登泰山-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B.《阿Q正传》、《祝福》、《包身-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醉白堂记【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高三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小题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语文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归田园居》——南朝B.屈原——《九章》——战国C.刘勰——《昭明文选》——南朝D.狄金森——《篱笆那边》——美国-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复活》——阿•托尔斯泰——苏联《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B.《西厢记》——王实甫——元代《神曲》——但丁——德国C.《桃花扇》—
文言文阅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与友人论门人书顾炎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高一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B.《牡丹亭》——汤显祖——明代《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C.《林家铺子-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高三语文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高二语文
下面是对《史记》和《汉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的通史。B.《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C.“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注]①孙郎擢-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高二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小题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小题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语文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瓦缝参差,。”小题2:李白在《》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小题3-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高二语文
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B.《左传》是《-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③荐绅:士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翻译和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分)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答案
1.(3分)A
2.(3分)C
3.(3分)B
4.(3分)A
1.(3分)(诋,此处应解释为“指责、斥责”。)
2.(3分)(均为连词,来。A 项:形容词尾 / 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相当于“于” / 语气词,表反问。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助词,的。)
3.(3分)(①是写沈君以敢于直谏著称。④未涉及“内容”。⑥是写沈君诗文的影响。)
4.(3分)(“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5.(10分)(1)①(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
(3分,“稍稍”“煽构”和全句大意各1分。)
②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或: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塞战士的战马飞奔起来。)
(3分,“寒”“跃”和全句大意各1分。)
(2)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 若君者 / 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 孔子删诗 / 自小弁之怨亲 / 巷伯之刺谗以下 / 其忠臣寡妇 / 幽人怼士之什 / 并列之为风 / 疏之为雅 / 不可胜数。
(4分。“茅子受读而题之曰”如断为“茅子受读/而题之曰”,“其忠臣寡妇 / 幽人怼士之什”如断为“其忠臣 / 寡妇 / 幽人 / 怼士之什”,不扣分;其他地方多断或少断,均算错;错1处不扣分,错2—3处扣1分,错4—5处扣2分,错6—7处扣3分,错8处以上不给分。)
【参考译文】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疆去。在那时,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离家迁到塞上。恰好碰上来自北方的敌人多次入侵,可是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人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却去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既对上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又对下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常常为此流泪叹息。于是就把他忧郁的事抒发在诗歌文章之中,来宣泄胸中的苦闷,这就是文集中所著录的这些作品了。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当时人们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有许多讽刺的话。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沈君被害死以后,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犯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门人给谏俞先生,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到《巷伯》篇的讥刺谗人的以下各篇,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难道它们都符合古诗平和中正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立即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敬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又没有超出礼义的范围”,“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近乎发泄怨恨;伍子胥的进谏,近乎进行威胁;贾谊的《陈政事疏》,疑似陈述愤激;嵇康的诗歌,似乎在抒发愤慨;刘蕡的对策,似乎显得太刚直。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辑它们,恐怕也未必没有可以收录的。沈君虽然已经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谈起他来,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流泪的。唉!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将来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写文章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方面,所以我就不去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