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精神拾荒三步曲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九年级语文
精神拾荒三步曲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九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精神拾荒三步曲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
2.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A、
B、
4.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答案
1.学,思,录。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三者都很重要。
2.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
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
3.A 学和思
B 录
4.“略”
上一篇 :
①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尽人
下一篇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谁说宇宙是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九年级语文
坦荡坦荡是春日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夏日汩汩流淌的清泉,是秋水长天,是大雪无痕。坦荡是拂晓时分的万里霞光,是雨后青翠欲滴的远山,是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莲花。坦荡是海水-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野泉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齐白石的人格松涛⑴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⑵齐白石傲,傲如古松。⑶在近代,-九年级语文
素质只是不用提醒在国外看到汉字是亲切的,宛若在异乡看到熟人。澳洲也有很多汉字,其中两处,我看了,心里却至今不舒服。墨尔本市至菲利普岛的途中有个小动物园,园子萧条而-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梁晓声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下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汪金友“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七年级语文
阅读。蝴蝶效应①蝴蝶效应原本是一个气象学名词,说的是南美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最终将会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听起来这事似乎有些荒唐,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一件微乎其微-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学会“拐弯”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悦读”的“姿势”向贤彪(1)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2)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他们会在书上涂-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感谢对手①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习惯于失去周国平①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不朽之盛事》,回答问题。不朽之盛事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人可以貌相①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是可以貌相的。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①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②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七年级语文
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3题。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九年级语文
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八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生活就是99个回合最近读到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最新回忆录”,这位总统因“水门事件”而下台,但他在回忆录中却以坦然的态度回顾了“水门丑闻”。其中有位先-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交往的质量周国平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乐观王清铭⑴我曾经重新诠释“乐观”一词。乐观,就是从欢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⑵面对玫瑰花,说花中暗藏刺的是悲观者,乐观的人从棘手的刺上看到鲜艳的玫-九年级语文
课外拓展。读书的“坎儿”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八年级语文
课内阅读。①读书就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②读书也-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勤梁实秋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九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民工兄弟①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那次是在单位的电梯上,电梯里只有我和一个自称是隔壁公司的业务总监,那个人黑西裤白衬衣蓝领带,典型“写字楼企鹅”的文明模样,-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问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九年级语文
阅读《“慢”的韵昧》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慢”的韵味王晓河①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守时,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写作模式却是“慢慢写”。②他一是在落笔前经过长-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①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②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九年级语文
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有今古二型。今天说的“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是,在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之后,就自夸“早不出山人所料”,大有一贯正确的气概。在历史上的事后诸葛亮,却不是这-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九年级语文
我能行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九年级语文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九年级语文
感悟生命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七年级语文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八年级语文
实用类文体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②虽-九年级语文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罗志敏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九年级语文
阅读《我的读书经验》,完成下列各题。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九年级语文
阅读《拒绝句号》,完成1—5题。拒绝句号冯骥才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九年级语文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问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九年级语文
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问题。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欣赏使人美丽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善良的人会被别人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不怕失败向往失败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它总是和痛苦、颓唐、沮丧结伴同行。没有人不想千方百计远离它、甩掉它。可它并不那么容易被甩摔。从着手某件事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留点空白刘书全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九年级语文
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九年级语文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周国平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器小马德①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弊端众多。②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棵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九年级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精神拾荒三步曲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
2.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A、
B、
4.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答案
2.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
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
3.A 学和思
B 录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