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学会“拐弯”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学会“拐弯”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九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学会“拐弯”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 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 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答案
1.引出议论的话题(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文论据论证学会“拐弯”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2.(1)顺应潮流,主动适应。
(2)审时度势,理智选择。
(3)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意思对即可。)
3.(1)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
(2)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意思对即可。)
4.这句话是说人生处世经常会碰到困难,需要人们学会“拐弯”,把自己带出困境。(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 :
阅读。蝴蝶效应①蝴蝶效应原本
下一篇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感谢对手①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习惯于失去周国平①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不朽之盛事》,回答问题。不朽之盛事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人可以貌相①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是可以貌相的。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①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②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七年级语文
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3题。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九年级语文
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八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生活就是99个回合最近读到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最新回忆录”,这位总统因“水门事件”而下台,但他在回忆录中却以坦然的态度回顾了“水门丑闻”。其中有位先-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交往的质量周国平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乐观王清铭⑴我曾经重新诠释“乐观”一词。乐观,就是从欢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⑵面对玫瑰花,说花中暗藏刺的是悲观者,乐观的人从棘手的刺上看到鲜艳的玫-九年级语文
课外拓展。读书的“坎儿”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八年级语文
课内阅读。①读书就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②读书也-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勤梁实秋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九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民工兄弟①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那次是在单位的电梯上,电梯里只有我和一个自称是隔壁公司的业务总监,那个人黑西裤白衬衣蓝领带,典型“写字楼企鹅”的文明模样,-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问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九年级语文
阅读《“慢”的韵昧》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慢”的韵味王晓河①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守时,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写作模式却是“慢慢写”。②他一是在落笔前经过长-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①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②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九年级语文
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有今古二型。今天说的“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是,在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之后,就自夸“早不出山人所料”,大有一贯正确的气概。在历史上的事后诸葛亮,却不是这-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九年级语文
我能行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九年级语文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九年级语文
感悟生命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七年级语文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八年级语文
实用类文体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②虽-九年级语文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罗志敏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九年级语文
阅读《我的读书经验》,完成下列各题。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九年级语文
阅读《拒绝句号》,完成1—5题。拒绝句号冯骥才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九年级语文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问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九年级语文
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问题。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欣赏使人美丽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善良的人会被别人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不怕失败向往失败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它总是和痛苦、颓唐、沮丧结伴同行。没有人不想千方百计远离它、甩掉它。可它并不那么容易被甩摔。从着手某件事的-九年级语文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留点空白刘书全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九年级语文
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九年级语文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周国平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器小马德①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弊端众多。②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棵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九年级语文
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问题。君子之交淡如水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九年级语文
伯乐就是你自己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遏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秦牧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般来说,旁观者未必清。这些“旁观者”究竟清不清呢?其实,一点也不清。试想,四个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按理说,-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九年级语文
根据句意填写单词,已提供第一个字母,每空一词。1. Wash your hands carefully with the s_____. They are too dirty.2. He will c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1. When I found him, he was cutting his hair in a b shop.2. No one knew what h before
—What did youdo last weekend?—I to beach with my parents.[ ]A. go B. going C. went D. goes-七年级英语
We were very sad and angry to hear that the bad milk powder (劣质奶粉) _____ the deaths of over 30 babie
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1. The young man found it difficult to have dinner because some of his _____ (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学会“拐弯”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 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顺应潮流,主动适应。
(2)审时度势,理智选择。
(3)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意思对即可。)
3.(1)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
(2)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意思对即可。)
4.这句话是说人生处世经常会碰到困难,需要人们学会“拐弯”,把自己带出困境。(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