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八年级数学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八年级数学
题目简介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八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如图,AB=DC,AC=DB,
求证AB∥CD。
题型:证明题
难度:中档
来源: 同步题
答案
证明:∵ 在△ABC和△DCB中,
,
∴ △ABC≌△DCB(SSS)
∴ ∠ABC=∠DCB
∴ AB∥CD
上一篇 :
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
下一篇 :
如图所示,已知△ABC≌△ADE,∠C=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已知△ACB≌△MNP,∠A=48°,∠N=62°,则∠B=(),∠C,∠M和∠P的度数分别为(),(),()。-八年级数学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1)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2)小磊对水进行了下列实验,其中能确定水由氢元素-化学
(9分)阅读下列资料:1)201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之主题——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九年级化
如图所示,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应该给出的条件是()A.AB=EFB.∠E=∠BC.CD=AFD.ED=BC-数学
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由氢气、氧气两种单质组成C.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D.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1=∠2,AE=DE。求证:AB=DC。-八年级数学
如图:AB=A'B',∠A=∠A'若ΔABC≌ΔA'B'C'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有多少种[]A、1B、2C、3D、4-七年级数学
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为什么?-数学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化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C.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净水的常用方法有过滤和蒸馏-化学
经过半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能从化学的视角去看物质,感受化学的重要.(1)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______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____-化学
如图,AB、DC相交于点O,△AOB≌△DOC,A、D为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是(),相等的角是()。-八年级数学
如图,DE⊥AB,DF⊥AC,AE=AF,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数学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相等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D.互补或相等-八年级数学
小明、小敏两人一起做数学作业,小敏把题读到如图(1)所示,CD⊥AB,BE⊥AC时,还没把题读完,就说:“这题一定是求证∠B=∠C,也太容易了。”她的证法是:由CD⊥AB,BE⊥AC,得∠ADC=∠A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数学
印度洋的海啸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一些地区出现人员腹泻.下列几个步骤能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九年级化学
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由右图所获得的信息.(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化学
如图∠A、∠D为直角,BE与CE相等,在图中有______对全等的三角形.-数学
如图,AD=AE,D、E在BC上,BD=CE,请你说说△ABD≌△ACE的理由.-数学
根据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60°,∠B=45°,AB=4D.∠C=90°,AB=6-数学
如图是雨伞开闭过程中某时刻的截面图,伞骨AB=AC,支撑杆OE=OF,AE=13AB,AF=13AC,当O沿AD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与∠CAD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数学
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九年级化学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C.水电解前后,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D.工业废水未处理向外排放-化学
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滑梯倾斜角∠ABC和∠DFE有什么关系?-八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ACB≌△DEF,其中A与D,C与E是对应顶点,则CB的对应边是(),∠ABC的对应角是()。-八年级数学
关于水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B.由氢、氧两种分子组成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化学
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C≌△DCB,需要添加条件是______(只需填写一个).-数学
如图,已知∠BAC=∠DAE=90°,AB=AD,要使△ABC≌△ADE,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数学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B.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工业污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化学
某人站在河南岸B处欲测河的宽度BA,他采用了以下方法:①沿河南岸选定两点C、D,使B、C、D在同一直线上,且BC=CD,BD⊥BA;②在经过点D,且与河岸垂直的方向上选取点E,使A、C、-数学
育人中学初一(1)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a)如图①,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数学
如图,中,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加条件()=()-八年级数学
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该装置处理过的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餐具上的-九年级化学
在△ABC和△ADC中,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确的因果关系,则条件是(),结论为()。-八年级数学
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化学
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八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AB是⊙O的弦(非直径),C、D是AB上的两点,并且AC=BD。求证:OC=OD-九年级数学
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八年级
如图,D、E分别是⊙O的半径OA、OB上的点,CD⊥OA,CE⊥OB,CD=CE,则与弧长的大小关系是()。-九年级数学
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______个对应元素相等,其中至少有一组对应______相等.-数学
若AC、BD、EF两两互相平分于点O,则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有()对.-七年级数学
如图,若∠DAB=∠CBA,添加______条件,使△ABD≌△BAC,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是______.-数学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自来水澄清透明,属于纯净物C.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化学
如图,要判断△ABE≌△ACD,除去公共角∠A外,在下列横线上,写出还需的两个条件,并在括号内写出这些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依据(1)∠B=∠C,AB=AC(ASA);(2)______,______(
已知:如图,AB=AD,BC=CD,∠ABC=∠ADC。求证:OB=OD。-八年级数学
(4分)201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之主题——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1)请列举水在实-九年级化学
我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对济宁运河水质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2)若要测定济宁运河的-九年级化学
(4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朋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完成下列问题:(1)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九年级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八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求证AB∥CD。
答案
∴ △ABC≌△DCB(SSS)
∴ ∠ABC=∠DCB
∴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