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实验设计1号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2号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3号馒头屑-七年级生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实验设计1号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2号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3号馒头屑-七年级生
题目简介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实验设计1号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2号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3号馒头屑-七年级生
题目详情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设计
1号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2号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3号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其原因是
。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
分解成为
,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
、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
号试管与其对照。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1号和3号试管 淀粉没有被分解
(2)2号试管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胰液 肠液 葡萄糖
(3)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辅助作用
(4)2
试题分析:(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3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内开始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达小肠,再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由(1)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4) 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将馒头碎屑与2mL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搅拌,放入10℃水浴10分钟,4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 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4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低温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10℃的环境中,淀粉没完全被分解,因而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难度一般,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上一篇 :
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
下一篇 :
下图为人的消化系统关系图,椐图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既属于呼吸器官,又属于消化器官的是A.口腔B.鼻C.咽D.气管-七年级生物
消化道包括、、、、、、等。-七年级生物
我们吃进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A.麦芽糖B.葡萄糖C.维生素D.氨基酸-七年级生物
假如在某人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其中的食物基本被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七年级生物
咽:食物与空气的-七年级生物
2012年4月“毒胶囊”事件被曝光,某些不良企业利用皮革废料加工制成药用胶囊。但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A.口-七年级生物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几位同学在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时,用曲线表示出两者的关系,下列所绘曲线正确的是()A.B.C.D.-生物
如图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1)图中曲线丙表示______的消化.(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_____中彻底消化-七年级生物
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七年级生物
食物中的、和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的作用进行的。-七年级生物
下图是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最大的消化腺是〔〕,它能分泌,促进的消化。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其最终被分解为;-七年级生物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七年级生物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人体的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七年级生物
在消化系统中,消化蛋白质的起始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七年级生物
在口腔里细嚼饭粒或馒头,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C.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生物
胃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大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______.-生物
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成______才能被吸收,蛋白质开始被分解的部位是______,在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物质是______.-生物
食物的消化糖类:消化始于:消化始于胃,脂肪:消化始于-七年级生物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试管编号1号2号3号4号处理方法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馒头碎屑2ml唾液2ml唾液甲2ml唾-九年级生物
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1)图中哪一条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生物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将馒头快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八年级生物
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呛着时因为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所致。-七年级生物
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七年级生物
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麦芽糖)(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和(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和(5)肝脏——分泌胆汁,-七年级生物
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胃能够吸收的物质是[]A.无机盐B.葡萄糖C.维生素D.氨基酸-七年级生物
一个学生将唾液加入淀粉液,然后在以下各种条件中,期望将淀粉转变为麦芽糖。试问下列哪种条件对于他的实验最好?()A.混合物质保持在0℃B.混合物保持在30℃C.煮沸混合物然后保持-八年级生物
下图为人的消化系统关系图,椐图填空([]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______是消化系统的开始。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2)人体的外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九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消化的起始在,吸收的起始在。-七年级生物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这是因为小肠细长内壁的和,使内表面积比原来增大近600倍。-七年级生物
如图表示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蛋白质的初始消化部位是在______区域(A-E)(2)代表淀粉消化的曲线是______,说明判断依据_____-生物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的A系统是指系统。(2)食物中的蛋白-九年级生物
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1)A是经小肠吸收的物质,它由血液中的运输。(2)①是指,它是的主要场所。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八年级生物
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道时,最早被消化的部位是()A.口腔B.小肠C.胃D.唾液腺-八年级生物
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A.口腔B.胃C.肝脏D.小肠-七年级生物
食物中的能量要在人体内释放出来,不需经过的过程是A.消化、吸收B.运输C.呼吸作用D.排泄-八年级生物
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A.水B.酶C.淀粉D.糖-九年级生物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咀嚼、搅拌、初步消化)→咽和食道(通道)→(初步消化)→(物质的主要器官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三大供能物质主要在此消化和吸收)→大肠→肛门-七年级生物
把下列消化道名称与其相关叙述用线连接起来A食道a基本没有吸收功能B胃b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C小肠c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D大肠d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七年级生物
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1)图中丙曲线表示的消化过程。(2)乙曲线-七年级生物
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是A.胃和小肠B.胃和大肠C.小肠和大肠D.口腔和小肠-七年级生物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主要是因为()。A.人体内脂肪过多B.油腻食物有浓厚的气味C.油腻食物营养不丰富D.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到脂肪消化-七年级生物
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期中A、B、C、D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直接进行过程的有机物是。(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九年级生物
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的是()A.B.C.D.-生物
如图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其含量用纵坐标表示)在消化道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分析回答:(1)字母C代表消化器官______,哪一种物质从这里开始消化-七年级生物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A:喉B:咽C:胃D:小肠-七年级生物
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食物通过A________系统进入身体,氧气通过B________系统进入身体,两者都由______系统运输到身体的每个细胞,细胞内产生的废物由__-七年级生物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4分)试管编号加入物质温度PH值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12ml淀粉糊,2ml蒸馏水37℃7变蓝-七年级生物
仔细咀嚼馒头、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在口腔内发生了下列哪项化学性消化()A.淀粉→麦芽糖B.麦芽糖→葡萄糖C.蛋白质→氨基酸D.脂肪→甘油+脂肪酸-七年级生物
下列叙述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B.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C.小肠长六米左右D.小肠具有多种消化酶-七年级生物
胃液分泌过多,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严重时引起胃溃疡。()-七年级生物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实验设计1号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2号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3号馒头屑-七年级生
题目详情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其原因是 。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 分解成为 ,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 、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 号试管与其对照。
答案
(2)2号试管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胰液 肠液 葡萄糖
(3)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辅助作用
(4)2
试题分析:(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3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内开始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达小肠,再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由(1)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4) 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将馒头碎屑与2mL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搅拌,放入10℃水浴10分钟,4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 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4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低温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10℃的环境中,淀粉没完全被分解,因而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难度一般,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