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高二历史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活动。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突出展现“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2分)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3)宋代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有何影响?(4分)
(4)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核心内容:(1)仁、礼。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奴隶社会瓦解。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影响远及周边国家。
(4)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5)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难易程度上看,属于基本的历史知识。(1)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当时的春秋动乱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当时奴隶制逐渐的瓦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他的思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重要的作用。(2)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需要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于是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思想和君权神授的思想。(3)宋代儒学吸取了佛家和道家思想,逐渐的发展成了宋明理学,南宋时期成为了官方哲学,影响到中国及其周边地区。(4)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民族危机严重,封建复辟运动蠢蠢欲动,儒家思想被作为旧思想和旧道德的代表进行了批判,但是这种批判也是犯下了绝对化的错误,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破坏的作用。(5)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
上一篇 :
魏晋时期,道教发生重大变化。葛
下一篇 :
(2009年4月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已经转化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的有:①"自强不息"②"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③"天不变道也不变"④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高二历史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为-高三历史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高二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高三历史
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年代,对于传统文化应抱有怎样的态度?不妨听听当今学者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传统与现代是互不相容的抽象观念,追求现-高三历史
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熏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不但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大家,而且流派纷呈。回答题小题1:儒家追求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人-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高二历史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是:[]A.佛教和道家的传播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高二历史
秦汉时期,东亚文化圈形成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原因有()①秦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②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③汉朝的政策有利于对外交往④从海上沟通东西外交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历史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高三历史
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A-高二历史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高二历史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高二历史
据美国侨报报道: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经济遭到……,2008年10月1日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八成美国人担心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工作、家庭财富、退休养-高三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高三历史
下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不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高二历史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高三历史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高二历史
唐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在孔庙设立国学,请名儒讲学②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③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④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中说:“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高三历史
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时期-历史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干者,-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高三历史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病逝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存。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先生的颁奖词是:“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高二历史
儒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高二历史
(10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高二历史
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A.从神本走向人本B.乱世中-高二历史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名-高三历史
梁启超说:「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轻贱的工具),其结-高三历史
一个研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高三历史
我们认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下列儒家思想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包括①尊师重教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协调④和谐和中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儒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儒家之“儒”原来是指殷、周时期的官僚贵族B.春秋时期儒家的地位依然十分优越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汉朝初期的焚书坑儒严厉打击的儒家思想D.儒家思想-高二历史
近代民主政治源自西方,而不是根生于中国的儒家传统,其主要原因在于儒家传统缺乏何种思想()A.民有B.民治C.民享D.民本-高三历史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A.以民为本思想B.休-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高二历史
中国史书常常记载一些特别的异象。例如:旧唐书:「(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又如宋史:「(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高三历史
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高二历史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高二历史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说法,比较全面的是A.中国古代汉族文化的总称B.中国封建文化C.中国古代儒家文化D.中国古代各族文化的总称-历史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也是在改革中曲折发展的,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措施表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有教无类”思想被提倡,私学兴起,打破-高三历史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高二历史
下面有宗教经典、著作的叙述,何者正确?A.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讨论炼丹及长生不死,是道教理论著作B.法华经是佛教净土宗的经典C.佛教大藏经是在唐代刻版印行的D.基督教圣-高三历史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高三历史
(15分)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动力之一,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尤其需要思想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高二历史
(10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高二历史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2分)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3)宋代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有何影响?(4分)
(4)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2分)
答案
(1)核心内容:(1)仁、礼。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奴隶社会瓦解。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影响远及周边国家。
(4)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5)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难易程度上看,属于基本的历史知识。(1)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当时的春秋动乱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当时奴隶制逐渐的瓦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他的思想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重要的作用。(2)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需要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于是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思想和君权神授的思想。(3)宋代儒学吸取了佛家和道家思想,逐渐的发展成了宋明理学,南宋时期成为了官方哲学,影响到中国及其周边地区。(4)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民族危机严重,封建复辟运动蠢蠢欲动,儒家思想被作为旧思想和旧道德的代表进行了批判,但是这种批判也是犯下了绝对化的错误,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破坏的作用。(5)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