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3分)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3分,任答3点即可)
(2)内容:①忠孝一致。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自强不息。④团结协作。(4分,答出2点即可)
影响:①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②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③促进了韩国的经济发展。(4分,答出2点即可)
(3)态度:①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②清朝:排斥外来文化。(每点2分,共4分)
影响:①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②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6分,每点3分)
(4)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一些格言和警言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探求真理、讲求诚信、尊老爱幼等应该继承的民族性格,从每一段材料中概括提炼即可,解题的关键在于分层阅读。第(2)问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共同体意识”等;以及“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的精神动力”、“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第(3)问中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第(2)小问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第(4)问韩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取得与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息息相关,故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该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高考侧重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就,而中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热门的隐性知识,命题通过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来探寻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