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文言文阅读。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文言文阅读。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
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
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崇
乐
以从嗜欲——乐:音乐
B.不
阿
党,不私色——阿:迎合
C.轻罪
省
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
役
——役:奴役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小国不
与
——失其所
与
,不知
B.其行公正
而
无邪——明智
而
忠信,宽厚而爱人
C.故谗诌群徒
之
卒繁_奚以
之
九万里而南为
D.灾害加
于
诸侯——会
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贵州省月考题
答案
1、B
2、C
3、D
4.(1)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主,他们的行事怎样?”
(2)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得道在于为别人,失道在于为自己。(意对即可)
上一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武泰-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年富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东-高三语文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涉务①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高一语文
文化经典阅读。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①,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②子游问孝。子-高一语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高一语文
课外阅读:晋文公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足于文;蘩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①,多所赏识。初为郡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6题。(有删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重建屯溪桥记朱彝尊浙江之源,是名率水,由武溪东北,流合渔亭、榔木二水,经齐云之麓,夹溪入焉;东过珠里,越隆阜至屯溪。其西南五城之水,-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根据,居其所而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高一语文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①弗叛道。故学文者必先濬②文之源而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文炳传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弼少笃学,聚徒数百。仕州郡,辟公府,迁北军中候。是时,桓帝弟渤海王悝素行险辟,僭傲多不法。弼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曰:“窃闻勃-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宋泰始初-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一足传王猷定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鸿门宴(节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文言文阅读。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
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奴役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小国不与——失其所与,不知
B.其行公正而无邪——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故谗诌群徒之卒繁_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灾害加于诸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D
4.(1)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主,他们的行事怎样?”
(2)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得道在于为别人,失道在于为自己。(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