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政事。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取材于《宋史》,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意
倜傥
倜傥:不同寻常
B.
狱
将决,居正疑其不实 狱 :案件
C.
会
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 会 :会合
D.若非上天垂
佑
佑:保佑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理解: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
B.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理解:逮捕这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被处罚
C.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理解: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的发给民众缺少的物资
D.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理解:从参政到任宰相,一共十八年,皇帝对他的恩宠始终不减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薛居正勤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②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③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④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⑤居正弛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⑥或有阙政,当与振举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文章来自我解嘲。
B.乾祐初年,史弘肇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自傲,没人敢忤逆他的命令,居正法办他了的属下,他也没有办法。
C.监军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同伙,准备捕杀,居正用计迟缓捕杀,率军灭群寇,讯问盗贼主帅,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预,僧侣们得以存活下来。
D.居正秉性孝顺,行为善良,居家生活节俭。他出任宰相时处理事情太简单,士大夫对此多有不同的议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福建省月考题
答案
1.C
2.C
3.A
4.D
5.(1)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
(2)薛居正等更加勤修政事,来符合皇上的意愿。
上一篇 :
文言文阅读。(公孙丑问曰)“敢问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根据,居其所而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高一语文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①弗叛道。故学文者必先濬②文之源而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文炳传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弼少笃学,聚徒数百。仕州郡,辟公府,迁北军中候。是时,桓帝弟渤海王悝素行险辟,僭傲多不法。弼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曰:“窃闻勃-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宋泰始初-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一足传王猷定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鸿门宴(节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高一语文
阅读《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侯景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取舍不合时务,每征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政事。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取材于《宋史》,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意倜傥 倜傥:不同寻常
B.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 狱 :案件
C.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 会 :会合
D.若非上天垂佑 佑:保佑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理解: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
B.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理解:逮捕这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被处罚
C.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理解: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的发给民众缺少的物资
D.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理解:从参政到任宰相,一共十八年,皇帝对他的恩宠始终不减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薛居正勤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②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③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④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⑤居正弛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⑥或有阙政,当与振举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文章来自我解嘲。
B.乾祐初年,史弘肇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自傲,没人敢忤逆他的命令,居正法办他了的属下,他也没有办法。
C.监军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同伙,准备捕杀,居正用计迟缓捕杀,率军灭群寇,讯问盗贼主帅,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预,僧侣们得以存活下来。
D.居正秉性孝顺,行为善良,居家生活节俭。他出任宰相时处理事情太简单,士大夫对此多有不同的议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A
4.D
5.(1)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
(2)薛居正等更加勤修政事,来符合皇上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