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
假
以惧氐。氐果不敢害,
与
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
间
行归乡里。诩曰:“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
促
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
何
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
者
,固将释私怨,
以
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
无
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诩
假
以惧氐假:借,借助
B.
间
行归乡里 间:秘密地,悄悄地
C.
促
更追之,更战必胜。促:赶快
D.愿将军
无
疑!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氐果不敢害,
与
盟而送之。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B.绣惊惧曰:“
何
至于此!”
何
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固将释私怨,
以
明德于四海,樊哙侧其盾
以
撞。
D.夫有霸王之志
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诩有谋略才华,能灵活处理面临的情况将事情办成,但年轻时并不广为人知,只有阎
忠比较了解他,甚至拿贾诩与西汉时期的张良、陈平相比。
B.董卓败亡后,他的亲信们十分害怕,打算各自逃生,贾诩劝阻了他们,事成之后坚决拒绝了李傕等人为他请功的做法。
C贾诩善抓战机。在张绣麾下时,在追击曹操兵马的时机上为张绣出谋划策,分析准确,战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D.贾诩明察时局。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张绣想投靠袁绍,但贾诩主动出面,对使者表达对袁绍的感谢,委婉拒绝,然后劝张绣投靠曹操。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B.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C.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D.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他被推荐为孝廉,成为郎官,因病辞去官职向西还乡走到汧,在路上遇到叛变的氐人,和他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抓起来。
(2)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李傕等人因贾诩有功想请封他为侯,贾诩说:“这只是救自己性命的办法,哪里有什么功劳!”坚决推辞不接受。
(3)袁绍强盛,我们以很少的兵马归附他,他一定不会重视我们;曹公军队弱小,他得到我们一定很高兴,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第二个原因。
小题1:
试题分析:无:同“毋”,不要。
小题2:
试题分析: B.疑问副词,为什么。A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C连词,表目的/连词,表承接;D助词,…的人/语气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贾诩没有表示感谢,也不是委婉地拒绝。
小题4:
试题分析: 首先要正确翻译句子: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杀尽凉州人,如果各位丢下部属单独出走,那么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们捆绑起来。不如率领部属向西去,在经过的地方招募兵马,来攻打长安,替董公报仇。其次可借助句首句末词,“而”“即”“矣”。
小题5: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察:被推荐。为:成为。道:在路上。为所:表被动。(2)以:介词,因。侯:封……为侯。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固:坚决。(3)从:归附。重:重视。宜:应该。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陈公神道碑铭曾巩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一)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高三语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高三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①,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每题3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高一语文
阅读《论语》中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丘处机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焚书辨刘大魁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张平传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语文
【治】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为将者当先治心。《心术》(调适)B.何治安之时有之而能兴,昏乱之时虽有之亦不兴也。《兴贤》(太平,安定)C.前臣之治东阿,属托不行。《晏子治东阿》-语文
【知】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了解)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通“智”,智慧)C.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张中丞传后叙》(知道,知晓)-语文
【造】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指天地、大自然)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制定)C.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往、到)D.不知便可登-语文
【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语文
【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穿一年孝服的人)B.不期而遇《中国成语大词典》(希望)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语文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高二语文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C.少无适俗韵,-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语文
完成《<论语>选读》选段中的相关问题(4分)(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语文
【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B.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语文
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三十-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诩有谋略才华,能灵活处理面临的情况将事情办成,但年轻时并不广为人知,只有阎
忠比较了解他,甚至拿贾诩与西汉时期的张良、陈平相比。
B.董卓败亡后,他的亲信们十分害怕,打算各自逃生,贾诩劝阻了他们,事成之后坚决拒绝了李傕等人为他请功的做法。
C贾诩善抓战机。在张绣麾下时,在追击曹操兵马的时机上为张绣出谋划策,分析准确,战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D.贾诩明察时局。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张绣想投靠袁绍,但贾诩主动出面,对使者表达对袁绍的感谢,委婉拒绝,然后劝张绣投靠曹操。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B.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C.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D.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他被推荐为孝廉,成为郎官,因病辞去官职向西还乡走到汧,在路上遇到叛变的氐人,和他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抓起来。
(2)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李傕等人因贾诩有功想请封他为侯,贾诩说:“这只是救自己性命的办法,哪里有什么功劳!”坚决推辞不接受。
(3)袁绍强盛,我们以很少的兵马归附他,他一定不会重视我们;曹公军队弱小,他得到我们一定很高兴,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第二个原因。
小题1:
试题分析:无:同“毋”,不要。
小题2:
试题分析: B.疑问副词,为什么。A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C连词,表目的/连词,表承接;D助词,…的人/语气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贾诩没有表示感谢,也不是委婉地拒绝。
小题4:
试题分析: 首先要正确翻译句子: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杀尽凉州人,如果各位丢下部属单独出走,那么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们捆绑起来。不如率领部属向西去,在经过的地方招募兵马,来攻打长安,替董公报仇。其次可借助句首句末词,“而”“即”“矣”。
小题5: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察:被推荐。为:成为。道:在路上。为所:表被动。(2)以:介词,因。侯:封……为侯。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固:坚决。(3)从:归附。重:重视。宜: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