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
于
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
造
焉、
太子跪而逢迎,
却
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
其
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
以
乏国事也。所
善
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
于
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
之
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
以
激荆轲,曰:“愿足下急
过
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
造
焉造:到……去
B.
却
行为道却:退
C.奈何以
见
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见:被
D.愿足下急
过
太子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愿图国事
于
先生②愿因先生得交
于
荆轲
B.①至
其
衰也,驽马先之②臣左手把
其
袖
C.①光不敢
以
乏国事也②欲自杀
以
激荆轲
D.①今太子闻光壮盛
之
时②愿伯具言臣
之
不敢倍德也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2分)
③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3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第Ⅰ卷文言文中太子丹、田光、荆轲的为人行事。(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1)既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刘备是天下智勇杰出的英雄,与操有仇怨,现在寄居在刘表那儿,刘表嫉妒他的才能因而不能任用他。
(3)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小题4:太子丹以国事为重,仇视秦王;礼贤下士,而又心存疑心。鞠武深谋远虑,有知人之明。田光智谋深邃,勇敢沉着;节烈刚直,以死报国。(太子丹两分,鞠武1分,田光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过”应为“拜访”, “愿足下急过太子”是“愿足下赶紧去拜访太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于”均为介词,“与”的意思;B项①中“其”为代词,它,此指骐骥,②中“其”为代词,他的,指代秦王;两个“其”指代的内容不同;C项①中“以”为介词,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连在一起为“因此”; ②中“以”为目的连词,来;D项①中“之”为结构助词,的,②中“之”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封”、“肆”、“阙”、“隙”、“恶”、“且”、“以”、“患”等字。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概括时应以原文为依据。如太子丹的为人行事可从“燕、秦不两立”、“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等语句中总结出仇视秦王、礼贤下士,而又心存疑心。其余两人也可从他们的语言中总结出其为人行事的特点。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师傅鞠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鞠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鞠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称说太子:“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赵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
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陈公神道碑铭曾巩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一)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高三语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高三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①,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每题3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高一语文
阅读《论语》中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丘处机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焚书辨刘大魁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张平传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语文
【治】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为将者当先治心。《心术》(调适)B.何治安之时有之而能兴,昏乱之时虽有之亦不兴也。《兴贤》(太平,安定)C.前臣之治东阿,属托不行。《晏子治东阿》-语文
【知】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了解)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通“智”,智慧)C.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张中丞传后叙》(知道,知晓)-语文
【造】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指天地、大自然)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制定)C.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往、到)D.不知便可登-语文
【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语文
【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穿一年孝服的人)B.不期而遇《中国成语大词典》(希望)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语文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高二语文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C.少无适俗韵,-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语文
完成《<论语>选读》选段中的相关问题(4分)(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语文
【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B.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语文
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三十-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涉务①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2分)
③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3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第Ⅰ卷文言文中太子丹、田光、荆轲的为人行事。(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1)既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刘备是天下智勇杰出的英雄,与操有仇怨,现在寄居在刘表那儿,刘表嫉妒他的才能因而不能任用他。
(3)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小题4:太子丹以国事为重,仇视秦王;礼贤下士,而又心存疑心。鞠武深谋远虑,有知人之明。田光智谋深邃,勇敢沉着;节烈刚直,以死报国。(太子丹两分,鞠武1分,田光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过”应为“拜访”, “愿足下急过太子”是“愿足下赶紧去拜访太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于”均为介词,“与”的意思;B项①中“其”为代词,它,此指骐骥,②中“其”为代词,他的,指代秦王;两个“其”指代的内容不同;C项①中“以”为介词,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连在一起为“因此”; ②中“以”为目的连词,来;D项①中“之”为结构助词,的,②中“之”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封”、“肆”、“阙”、“隙”、“恶”、“且”、“以”、“患”等字。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概括时应以原文为依据。如太子丹的为人行事可从“燕、秦不两立”、“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等语句中总结出仇视秦王、礼贤下士,而又心存疑心。其余两人也可从他们的语言中总结出其为人行事的特点。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师傅鞠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鞠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鞠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称说太子:“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赵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
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