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小题2:在小题1的文言语段中,体现了孔子哪些教学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评分标准:对三处1分,共3分)
小题2:体现孔子的教学理念有:A.循循善诱,因材施教。B.兼容并蓄,鼓励个性。C.自主交流,赏识学生。(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共6分;要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的关键是了解文本的含义,理解文本含义可知文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此次师生闲坐聊天,可谓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文中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不管是从政治国的子路、冉有、公西华,还是逍遥闲居的曾皙,孔子都是积极的评价,对曾皙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对冉有、公西华则极力赞扬,鼓励他们大展宏图,对子路则是肯定其才能当中略有批评。这分明体现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理解和认同,接纳和鼓励。言谈中孔子不多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谈话,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
【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上一篇 :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一)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高三语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高三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①,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每题3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高一语文
阅读《论语》中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丘处机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焚书辨刘大魁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张平传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语文
【治】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为将者当先治心。《心术》(调适)B.何治安之时有之而能兴,昏乱之时虽有之亦不兴也。《兴贤》(太平,安定)C.前臣之治东阿,属托不行。《晏子治东阿》-语文
【知】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了解)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通“智”,智慧)C.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张中丞传后叙》(知道,知晓)-语文
【造】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指天地、大自然)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制定)C.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往、到)D.不知便可登-语文
【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语文
【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穿一年孝服的人)B.不期而遇《中国成语大词典》(希望)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语文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高二语文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C.少无适俗韵,-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语文
完成《<论语>选读》选段中的相关问题(4分)(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语文
【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B.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语文
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三十-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涉务①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送石处士①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四节诗句,完成1—5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武泰-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习题。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小题2:在小题1的文言语段中,体现了孔子哪些教学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小题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评分标准:对三处1分,共3分)
小题2:体现孔子的教学理念有:A.循循善诱,因材施教。B.兼容并蓄,鼓励个性。C.自主交流,赏识学生。(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共6分;要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的关键是了解文本的含义,理解文本含义可知文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此次师生闲坐聊天,可谓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文中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不管是从政治国的子路、冉有、公西华,还是逍遥闲居的曾皙,孔子都是积极的评价,对曾皙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对冉有、公西华则极力赞扬,鼓励他们大展宏图,对子路则是肯定其才能当中略有批评。这分明体现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理解和认同,接纳和鼓励。言谈中孔子不多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谈话,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
【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