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现代文阅读(15分)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15分)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现代文阅读(15分)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现代文阅读(15分)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小题1: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C.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D.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小题2: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题为“欢乐颂”,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A、B
小题2:(4分)(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小题3:(6分)①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全篇先后有几处引用歌谣或提及歌谣,分别由他人唱、大妈唱、亲人唱、“我”唱,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活动得以组织。(2分)②揭示小说主题: 赞美乐观豁达、热忱从容、勤劳仁爱的生活态度;赞美劳动和爱的美好。(2分)③奠定小说情感基调:故事在欢歌中行进,在赞歌中收束,全篇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情感基调。(2分)(其它角度,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分析,亦可。)
小题1:
试题分析:A.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之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以此照应标题。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特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简析。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题目的作用,就要考虑到结构上有无线索作用,内容上考虑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所起的作用。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食品味道大不如前现在的西红柿、土豆,生菜、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选择武献卫海啸来的毫无征兆。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高二语文
阅读下边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英国国防部研究出wi-fi穿墙雷达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可能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高三语文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其中,简答题5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说“回家”钱钟书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辩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航天飞机-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阮殿文(1)这话本应该这么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但细细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高三语文
名著《红楼梦》阅读(10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贾母给宝玉一件俄罗斯的“雀金呢”的氅衣,说是只剩这一件,糟蹋了也再没了。宝玉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当玫瑰花开的时候[智利]佩·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试论“文化低保”“文化低保”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提出的,在本质上文化低保与生活低保都是以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西湖的风柯灵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草木生命李天斌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伤口周海亮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她总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温暖的“时间银行”①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桥畔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苏密妲H·P·西里瓦尔德纳在康提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挂钟上的时间是差十分五点。贾亚西利一直在盯着这个挂钟,瞅着它的分针缓慢地移动。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乔迁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复活》中“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丘霞”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第一次重逢的时候,涅赫柳多夫以为卡丘霞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高三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那些最美好的品质邰筐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学习能力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昆虫也不例外。例如,昆虫的觅食行为不完全都是出自本能,它们也需要通过学习辨别食物的气味。美国科学家利用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节选)梁漱溟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往者夏曾佑著-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山人相望风雨中①第一次,这样整天地坐下来,静静地与泰山对视,是因陪朋友登山受风雨所阻而形成的。②好友自远方来,专为登临久仰而未谋面的泰山-高二语文
简答题(10分)小题1:“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一诗赞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人物?请简述诗中相关情节。(5分)小题2:请概述《茶馆》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法眼凌鼎年近年,娄城的古玩市场开始热了起来。每到双休日,那文庙边上的古玩市场就摊连摊,人挤人了。初秋的一天,来了一位外地口音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冬天的情调钱歌川①柳叶欲枯,还有长条在风中摇曳:菊花残了,犹剩几枝抗傲着严霜,秋天老去,如果有着晴和的天气,即算日历上告诉我们已经到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截获、跟踪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电磁波信号,并顺着电磁波信号摧毁电磁辐射源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它可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孙中山为何斗不过康熙盛大林(1)孙中山斗康熙,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别误会,我说的是“戏”。2001年,中央电视台同时推出了两台大戏:一是《孙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太空行走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高一语文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雪芹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取名时大多包含了深层的意思,如贾府四姐妹的名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原应叹息”,这就预示了她们命运的-高二语文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语文
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高二语文
文学,不可让英雄缺席如今,无论是电子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趋于单一,经济英雄成为作家在商战小说、反腐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被塑造-高三语文
木鱼馄饨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高一语文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与此有关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高三语文
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①我之所以喜欢回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②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高二语文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①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②“-高一语文
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高二语文
简答题。(5分)(两题选做其中一题)(1)“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5分)答:(2)《三国演义》第五-高二语文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人民日报》评论部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高二语文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子夜》中第一次工潮时,工人拥护的哪一位领导者?屠维岳是如何离间她与工人的关系的?结果如何?请回答。(2)、简述冯云卿所设的“美人计”及结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江南蓑衣胡明刚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高三语文
云朵中的羌族能否幸存?四川大地震把羌族推到灭绝的边缘。不过,一些专家希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使这个曾经兴盛的少数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北-高二语文
阅读托马斯•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高二语文
看望[德国海•格兰特]⑴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⑵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高二语文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现代文阅读(15分)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小题1: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小题2: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题为“欢乐颂”,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A、B
小题2:(4分)(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小题3:(6分)①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全篇先后有几处引用歌谣或提及歌谣,分别由他人唱、大妈唱、亲人唱、“我”唱,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活动得以组织。(2分)②揭示小说主题: 赞美乐观豁达、热忱从容、勤劳仁爱的生活态度;赞美劳动和爱的美好。(2分)③奠定小说情感基调:故事在欢歌中行进,在赞歌中收束,全篇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情感基调。(2分)(其它角度,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分析,亦可。)
小题1:
试题分析:A.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之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以此照应标题。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特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简析。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题目的作用,就要考虑到结构上有无线索作用,内容上考虑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