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苦 斋 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 在处
①
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
②
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
③
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
④
,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
⑤
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⑥
,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
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③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 样子。④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⑤箨(tuò):笋壳。⑥御:用。莲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蜂
巢
其间 巢:筑巢
B、初食颇
苦难
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C、
或
降而临清泠 或:有时
D、籍柔覆
温
之躯 温:温暖
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
焉
余谪于黄,过岐亭,适见
焉
B、而不知苦生
于
乐 夫祸患常积
于
忽微
C、莫不族布
而
罗生 惜其用武
而
不终也
D、吾闻井
以
甘竭 至丹
以
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答: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答:
(3)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江西省竞赛题
答案
1、D
2、B
3、C
4、(1)所以山上的植物也受到影响,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而苦味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2)山离开人住的地方比较远,只有章溢先生乐于在山中游赏,他的随从大多因早晚来回奔波而感到艰难。
(3)在草木丛生的地方 苟且保命也不可能,难道不是往昔的快乐变成了今天的痛苦吗?
上一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绦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①朝暮送谊粥。建武中,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练外戚,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高一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日:“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戴胄传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高三语文
阅读《愚人食盐》,完成下面的题。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居父丧,哀毁逾礼。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题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报燕王书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辛仲甫传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察人论道项羽既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狙邱先生自齐之楚,牧豭①请见曰:“先生曷之往?”先生曰:“我将见楚王。”牧豭曰:“先生布衣也,而见楚王,亦有说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高三语文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谏论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刘 基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③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④,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⑤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⑥,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③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 样子。④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⑤箨(tuò):笋壳。⑥御:用。莲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蜂巢其间 巢:筑巢
B、初食颇苦难 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C、或降而临清泠 或:有时
D、籍柔覆温之躯 温:温暖
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余谪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B、而不知苦生于乐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C、莫不族布而罗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吾闻井以甘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答: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答:
(3)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答:
答案
2、B
3、C
4、(1)所以山上的植物也受到影响,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而苦味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2)山离开人住的地方比较远,只有章溢先生乐于在山中游赏,他的随从大多因早晚来回奔波而感到艰难。
(3)在草木丛生的地方 苟且保命也不可能,难道不是往昔的快乐变成了今天的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