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
①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
②
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
③
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④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连月不
开
(2)至若春和
景
明
(3)外
户
不闭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
异二者之为/
或
请重法以禁之
B.吾谁
与
归/上
与
群臣论止盗
C.予尝求古仁人
之
心/自是数年
之
后
D.则有
去
国怀乡/朕当
去
奢省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5.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答案
1.(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2)日光。(3)门。
2.B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
4.(1)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家
下一篇 :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谏论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论语·颜渊》)【注】①矜:庄重。②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一)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明]张居正①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②,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核之始,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呻吟语》原序吕坤[注]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惟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时呻-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书二馆人[1]事王世贞①余守比部[2]时,见南来人道任兵宪环[3]馆人事,奇之。②兵宪始丞吴时也,倭暴至,台檄丞以乡兵五百徼之,兵故市人子,仓卒应募,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龙渊义塾记(明)宋濂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高二语文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威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跃马径前,手斩贼将,贼-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毕训咸《咏史诗》序张惠言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力虽多,材虽劲,以制其-高三语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高二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王曰:“礼,为旧君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庐,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捞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齐景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连月不开
(2)至若春和景明
(3)外户不闭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或请重法以禁之
B.吾谁与归/上与群臣论止盗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自是数年之后
D.则有去国怀乡/朕当去奢省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5.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2.B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
4.(1)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