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
①
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
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
②
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
期
十日 期:约定
B.
会
天疾风 会:适逢
C.
犯
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
过
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
者
/假舆马
者
B.待公
而
食/信
而
见疑
C.为鼓
以
与百姓为戍/洎牧
以
谗诛
D.敌人旦暮
且
至击汝/若属
且
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甘肃省期中题
答案
1.D
2.D
3.B
4.D
5.(1)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上一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下一篇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毕训咸《咏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力虽多,材虽劲,以制其-高三语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高二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王曰:“礼,为旧君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庐,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捞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齐景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尹师鲁墓志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日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顺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先妣事略[清]张惠言先妣姓姜氏,考讳本维,武进县学增维广生。其先世居镇江丹阳之滕村,迁武进者四世矣。先妣年十九,归我府君。十年,凡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报刘一丈书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苏轼传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孤,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拙效传(明)袁宏道①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成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柏望。君至而为亭,悉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选读·君子之风》“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掘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
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答案
2.D
3.B
4.D
5.(1)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