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高三历史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下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西塞罗对法治的看法有何不同?两者的主张对后世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
“我国乃系老专制国,完全为人治人力”,“民主政治赖以维系不敝者,其根本存于法律……,,“凡属国人咸属平等”, “何谓五权分立?盖除立法、司法、行政外,加入了弹劾、考试二种是已。”“司法为独立机关”。
——《孙中山: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开创者》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相同点。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成就。并分析近代西方确立典型的法治社会的主要原因。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中档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答案
(1)韩非子:认为法律应由君主制定,并成为其专制统治的工具;法治的核心是“刑罚”。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西塞罗:认为法治与人治同样重要;制定法律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利,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相同点:推崇法治,避免人治的不足,反对个人专制;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应分立,实行权力制衡;人的自由应以法律作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应当遵守法律。内在联系: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近代西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法治思想。
(3)成就: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原因:古希腊、罗马就具有人文主义与法制文明的传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不断推动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弘扬个性,追求民主、自由、平等,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长期致力于法制建设实践探索的结果。
上一篇 :
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
下一篇 :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高一历史
下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请替作者加上一幅标题[]A.根本不净,百事皆非B.立宪专制,一脉相承C.立宪专制,互不相干D.立宪专制,性质相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高二历史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高三历史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三历史
之所以说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他[]A.极力主张学习西方B.把西方近代政治文化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高三历史
孙中山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生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民权主义思想-高二历史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高三历史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高二历史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高三历史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A、中体西用B、救亡图存C、宪政闹剧D、共和风云-高三历史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高三历史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高三历史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高三历史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高三历史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高二历史
试分析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高三历史
袁世凯制造“宋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C、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限制袁世凯D、宋教仁反对复辟-高二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布-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高二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A.社会背景B.根本目的C.途径手段D.阶级属性-高二历史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高二历史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A.抵抗派B.顽固派C.洋务派D.维新派-高二历史
中国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就在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这体现-高二历史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高二历史
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下面漫画含义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B.外国资本-高三历史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高三历史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高二历史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高二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高三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A、振兴工商业B、兴办学校C、实行君主立宪制D、推翻清朝统治-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高三历史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高三历史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高二历史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A、前者阻碍了后者B、前者推动了后者C、反映了民主的下移D、都具有进步性-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A.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高二历史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最能说明的是[]A.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B.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高二历史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C.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高二历史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高二历史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高二历史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化的新陈代谢》写道:“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高二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B.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沉沦史C.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史D.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争史-高二历史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高二历史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下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成就。并分析近代西方确立典型的法治社会的主要原因。
答案
(2)相同点:推崇法治,避免人治的不足,反对个人专制;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应分立,实行权力制衡;人的自由应以法律作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应当遵守法律。内在联系: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近代西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法治思想。
(3)成就: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原因:古希腊、罗马就具有人文主义与法制文明的传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不断推动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弘扬个性,追求民主、自由、平等,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长期致力于法制建设实践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