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三历史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 ]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B
上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一篇 :
之所以说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远远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孙中山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生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民权主义思想-高二历史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高三历史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高二历史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高三历史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A、中体西用B、救亡图存C、宪政闹剧D、共和风云-高三历史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高三历史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高三历史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高三历史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高三历史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高二历史
试分析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高三历史
袁世凯制造“宋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C、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限制袁世凯D、宋教仁反对复辟-高二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布-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高二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A.社会背景B.根本目的C.途径手段D.阶级属性-高二历史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高二历史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A.抵抗派B.顽固派C.洋务派D.维新派-高二历史
中国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就在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这体现-高二历史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高二历史
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下面漫画含义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B.外国资本-高三历史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高三历史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高二历史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高二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高三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A、振兴工商业B、兴办学校C、实行君主立宪制D、推翻清朝统治-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高三历史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高三历史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高二历史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A、前者阻碍了后者B、前者推动了后者C、反映了民主的下移D、都具有进步性-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A.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高二历史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最能说明的是[]A.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B.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高二历史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C.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高二历史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高二历史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高二历史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化的新陈代谢》写道:“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高二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B.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沉沦史C.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史D.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争史-高二历史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高二历史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历史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历史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高二历史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该挽联悼念的是[]A.孙中山B.宋教仁C.陈-高二历史
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高三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①“中体西用”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③建立君主立宪④实现民权⑤实行共和制[]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高二历史
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启超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源于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②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③西学传入的不断影响-高三历史
下列文献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关的是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②《讨袁宣言》③《第二次讨袁宣言》④《驳康有为论革命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