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高二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
难度:偏难
来源:0114 月考题
答案
(1)①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一次深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3)两项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①中共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一篇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
下一篇 :
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4分)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高三历史
下列语句,出自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是A.“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B.“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所创”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D.“今天的中国,西-高三历史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材料描述了中国近代的[]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资政新篇》D.《狂人日记》-高三历史
(14分)“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4分)(2)王安石变-高一历史
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高三历史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A.魏源B.李-高三历史
康有为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倒是实现孔丘的教义;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倒是欣赏他们的价值。不过,他的欣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丘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高二历史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高三历史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材料描述了中国近代的[]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资政新篇》D.《狂人日记》-高三历史
(30分)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高三历史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高二历史
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高三历史
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材料-高三历史
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高三历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由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爱国人士。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材料一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高二历史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高二历史
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高三历史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历史
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两者给东西方-高三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材料二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高二历史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在社会起到-高二历史
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历史
戊戌变法时开办了《女学报》,成立了“北平师范女学堂”,这表明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B.维新派重视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C.维新派发动妇女参与维新变法政治运动D.变法冲破君-高三历史
(32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拓跋宏……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高三历史
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高三历史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高二历史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A.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高二历史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高二历史
严复说:“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实大乱之道也。”这说明他()①认为实施民主政治,需从教育入手②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③从根本上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④-历史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高三历史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一文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高一历史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B.朝中大臣各有所-高三历史
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高三历史
(26分)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高三历史
“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急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激烈的改革派”的思想主张是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维新变法D.民-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高二历史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③都是民-高二历史
《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高三历史
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高三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高三历史
如果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拟写一历史主旨,你会选择哪一标题()A.抗争——摆脱外来殖民侵略B.屈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D.复兴——中华民族步步崛起-高二历史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人物的评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A.洋务派对梁启超B.顽固派对孙中山C.洋务派对谭嗣同D.顽-高二历史
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那知赶上几程,影子-高三历史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A-高二历史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高三历史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
答案
(2)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一次深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3)两项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①中共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