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8分)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麽?
(2分)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3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林则徐(1分)
(2)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分)
(3)洋务运动 (1分)
戊戌变法 (1分)
辛亥革命 (1)
(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照搬俄国模式.苏联模式等)
(4)毛泽东思想 (1分)
邓小平理论 (1分)
试题分析:
(1)林则徐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注意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4)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本单元讲述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在演进中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复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关注两个主题:一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二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上一篇 :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统
下一篇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中体西用”思想,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之初,那是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的两句话:“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高二历史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高二历史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并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高三历史
(18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材料二自西洋文明-高二历史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高二历史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派别为:A.维新派B.革命派C.洋务派D.顽固派-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高二历史
简析“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历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高二历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时弊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海外史地情况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高二历史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A.魏源B.郑观应C.康有为D.孙中山-高三历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高二历史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B.西学东渐为-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高二历史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高三历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①魏源②洪仁玕③李鸿章④孙中山-高二历史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李鸿章这一观点体现的思想是()A.师夷长制以制-高二历史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但这些探索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高二历史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C.洋务派-高二历史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要求改革中国的-高二历史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高二历史
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民主与科学④民族、民权、民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高二历史
蒋廷黻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描述:“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请问下列选项中属于蒋先生-高二历史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民族危机面前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程。阅读下面图片,请回答:(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主要进步思想主张。(4分)概括指出它们思想的-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高三历史
(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历史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C.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启国民之智-高二历史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高二历史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22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高三历史
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贵华夏,贱夷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B.“贵华夏,贱夷狄”,维护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高二历史
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这反映出《海国图志》()A.主张倡导发动-高三历史
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对此评论-高三历史
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A.“中-高三历史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康有为梁启超D.张謇荣宗敬-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思想,提出了“自强-历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步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高二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高二历史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A.①-高二历史
1866年奕訢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高三历史
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高二历史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高二历史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科学-高二历史
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8分)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麽?
(2分)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3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2分)
答案
(2)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分)
(3)洋务运动 (1分)
戊戌变法 (1分)
辛亥革命 (1)
(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照搬俄国模式.苏联模式等)
(4)毛泽东思想 (1分)
邓小平理论 (1分)
试题分析:
(1)林则徐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注意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4)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本单元讲述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在演进中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复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关注两个主题:一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二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