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儒家思想从春秋末年产生之后,到明清时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概述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8分)
(2)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答上4个阶段,如果言之有理即可给8分)
①春秋,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奠定了儒学的思想基础。
②战国,儒家思想初步发展,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③西汉,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宋朝,“二程”和朱熹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
⑤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
⑥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君主批判的主张,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冲击。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即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试题分析:(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主要是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时期和明末清初这几个时期进行分析。(2)儒家思想的 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永葆青春不衰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其根源是小农经济。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