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八年级数学
题目简介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八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
A.110°
B.115°
C.120°
D.125°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1=∠2,∠5=∠1(对顶角相等),∴∠2=∠5,∴a∥b(同位角相等,得两直线平行);∴∠3=∠6=5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4=180°-55°=125°(邻补角互补).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上一篇 :
(本题8分)如图,点O是直线AB上
下一篇 :
已知点D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如右图所示,点在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八年级数学
已知∠α的余角等于38°12′,则∠α=__________;∠α的补角=____________.-七年级数学
如图,三条直线a、b、c相交于一点,则∠1+∠2+∠3=()A.360°B.180°C.120°D.90°-七年级数学
锐角32°28′的补角是.-七年级数学
已知,则它的补角为_____________(友情提醒:结果化成度).-七年级数学
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DE,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为()A.140°B.120°C.100°D.90°-七年级数学
在下面的解题过程的横线上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解:∵∠A=∠F(已知)∴AC∥DF()∴∠D=∠()又∵∠C=∠D(已知)∴∠1=∠C(等量代换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C.等角的余角相等D.两直线和第三条直线都平行,则这两直线也平行-七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并且∥,若,则度。-八年级数学
如图,填空:(1)如果AB∥CD,那么∠1+=180°,根据是;(2)如果∠2=,那么EF∥DG,根据是;(3)如果EF∥DG,那么∠3=,根据是.-七年级数学
如果+=2(-3),那么用表示,得=.-七年级数学
若∠α的余角是38°52′,则∠α的补角为.-七年级数学
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且∠AOC=50°,OD平分∠AOC,则∠BOD=___________度。-七年级数学
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60°,∠BOC=20°,则∠AOC=_____-七年级数学
将两地之间的弯曲道路改直,可以缩短路程,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七年级数学
如图,、是线段上任意两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若,,则.-七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若,∠1=55°,则∠2=-八年级数学
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A.7cmB.3cmC.7cm或3cmD.5cm-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OB=∠BOC,∠COD=∠AOD=3∠AOB,求∠AOB和∠COD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一个角与它的余角比为2:3,则这个角为°.-七年级数学
计算20°17′×5=°′.-七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若∠2=120°,则∠1=_____。-八年级数学
如图,AB//CD,CE平分∠ACD,若∠1=250,那么∠2的度数是.-八年级数学
如图,AB∥CD,EF⊥AB于E,EF交CD于F,已知∠1=60°,则∠2=度.-七年级数学
如图,按虚线剪去长方形纸片相邻的两个角,并使∠1=1200,AB⊥BC,则∠2的度数为度。-八年级数学
如图,吸管与易拉罐上部的夹角∠1=60°,则∠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八年级数学
已知:线段、和∠β(如图),利用直尺和圆规作ΔABC,使BC=,AB=,∠ABC=∠β。(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七年级数学
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经过20分钟,分针和时针旋转的度数分别是A.10°和20°B.120°和20°C.120°和10°D.20°和10°-八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则的度数为().A.B.C.D.不能确定-七年级数学
如图,∠AOB是直角,在∠AOB外作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1)若∠AOC=38°,求∠MON的度数。(2)若∠AOC=,①试说明∠MON的大小与无关;②若∠AON=20°,求
如图,在△ABC中,B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等于()A.12cmB.10cmC.8cmD.6cm-九年级数学
如图,AB∥CD,∠1=110°,∠ECD=70°,∠E的大小是°.-七年级数学
从船上看一小岛,方向为北偏东35º,从小岛看这只船,方向为()A.南偏西55ºB.南偏东35ºC.南偏西35ºD.南偏东55º-八年级数学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大50°,则∠2的度数是。-七年级数学
如图,小明利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分别在三角板的边缘画直线和,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七年级数学
如果和互补,且,则下列表示的余角的式子中:①;②;③;④,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七年级数学
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七年级数学
如图,点在直线上,,,平分,则的补角是()A.B.或C.或或D.以上都不对-七年级数学
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片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和∠2,则∠1+∠2=度.-八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a∥b,且a、b被直线c所截。已知∠1=70°,∠2=48°,则∠3的度数是()A.110°B.118°C.132°D.无法确定-八年级数学
如图,直线c、b被直线a所截,则∠1与∠2是()A.同位角B.内错角C.同旁内角D.以上都不是-八年级数学
已知线段AB等于2个单位长,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的长度为()个单位长.A.B.C.或D.以上结论都不对-八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和CD,及另一直线EF。如果要在EF上找出与AB、CD距离相等的点,方法是,这样的点至少有个,最多有个。-八年级数学
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B.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C.第-七年级数学
已知线段,点在直线上,若,且为的中点,则线段cm.-七年级数学
如图.若乙、丙都在甲的北偏东70°方向上.乙在丁的正北方向上,且乙到丙、丁的距离相同.则α的度数是()A.25°B.30°C.35°D.40°-九年级数学
甲从点O出发,沿北偏西30°走了50米到达点A,乙也从点O出发,沿南偏东35°方向走了80米到达点B,则∠AOB为()A.65°B.115°C.155°D.175°-七年级数学
如图,数轴上的点P、O、Q、R、S表示某城市一条大街上的五个公交车站点,有一辆公交车距P站点3千米,距Q站点0.7千米,则这辆公交车的位置在()A.P站点与O站点之间B.O站点与Q站-七年级数学
如图,已知AB∥CD,O为∠A、∠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则两平行线间AB、CD的距离等于。-八年级数学
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如果,那么B是线段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七年级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八年级数学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1=∠2,∠5=∠1(对顶角相等),∴∠2=∠5,∴a∥b(同位角相等,得两直线平行);∴∠3=∠6=5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4=180°-55°=125°(邻补角互补).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