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高三历史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8分)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7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4分)启蒙思想;人文思想;
(2)不同:之前: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4分)
答案一: 同意。(2分);理由: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瓦解。(1分)
答案二: 不同意。(2分);理由: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权依然存在。或越南、朝鲜等都可以。(2分。)
(3)形象:弱小国家(2分);努力: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措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等。(注意时间: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1912——1922)
(4)(7分)
政治:恢复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提出一国两制。收回香港、澳门等
经济: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等;
科技: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双百方针,促进科技文化繁荣,增强中国软实力。
(注意时间:1978年以来;表现和原因不可颠倒的。)
上述三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任答一项即可。其它属于各自分类范围的答案经阅卷组长同意,亦可得分。每个角度2分,不超过6分。
试题分析:(1)“在马克思之前”隐含着时间概念,即19世纪中期之前,这个时间段之前的英国、法国和美国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所学教材知识知道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启蒙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它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本问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结合史实论证的能力。20世纪发生在俄国的和中国的革命基本上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工作,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掌握政权,带有社会主义的特征,革命后的前途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此意义上而言,二者可以说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第二小问关键要注意三个问题,一、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指的就是像俄国和中国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权;二、20世纪90年代相继垮台,史实的列举要定格在90年代这个时间点以后;三、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关键在于所列举的史实能比较充分地证实自己的观点。
(3)本问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第一小问,中国的“形象”含义隐含在材料中,考生简要转移过来即可;第二小问,在审题时要注意,不要被材料二中的内容误导自己答题的方向,误答为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史实,问题是让我们结合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前十年间为扭转弱国形象做的努力。一个国家的弱小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军事科技等方面,结合教材1912——1922年间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知识,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4)本问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表现首先注意答题时间范围是1978年以来,其次是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及相对应的原因。实际上参考答案关于发展的原因有不足的地方,从总体来考虑应该有以下几个仅供参考: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此乃三十年以来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二、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三、吸取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另外在回答“双百方针”前面加上“继续贯彻”几个字更符合问题时间的限制——1978年以后。
上一篇 :
((19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下一篇 :
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影响表述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高三历史
“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高三历史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有很多人是慵懒和怯懦的,甚至当自然早已使他们摆脱外界的引导后,他们仍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中,这就是别人何以那么轻易地以他们的保护人自-高三历史
有人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这种观点应该出现在A.古希腊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高二历史
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高二历史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高三历史
启蒙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康德D.卢梭-高二历史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高二历史
要了解卢梭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我们应该阅读的著作是A.《哲学通信》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高二历史
(10分)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社会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思想家主要思想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高三历史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高二历史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猛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当时国王乔治三世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高三历史
下列对启蒙运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首先兴起于法国,也繁荣于法国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C.洛克在《利维坦》中提出了三权分立D.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是伏尔泰-高二历史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此段话赞扬的是A.文艺复兴-高三历史
下图(处死路易十六)所示的历史事件的理论来源主要是A.孟德斯鸠的思想B.伏尔泰的思想C.卢梭的思想D.康德的思想-高三历史
对“启蒙思想”最准确的表述是A.批判了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高二历史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高二历史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高二历史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B、孟德-高二历史
以下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著名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康德、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深刻地影响到美国政治体制架构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高二历史
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A、《论法的精神》B、《哲学通讯》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高二历史
《论法的精神》的思想核心是[]A、“三权分立”学说B、反对君主制度C、提倡共和制度D、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高二历史
(24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高三历史
恩格斯说: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高三历史
孟德斯鸿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句话体现的是[]A、人民主权说B、开明君主制C、社会契约论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高二历史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A.提出思想自由B.强调人为中心C.倡导理性至上D.批判专制主义-高二历史
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的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高二历史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高二历史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高三历史
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人类前进的行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高二历史
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D.“人是宇宙的精华”-高二历史
恩格斯说:“18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其依据主要是[]A.法国共和制度影响深远B.法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D.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高二历史
在启蒙运动中,卢梭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不同,卢梭进一步提出了[]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D、国家主权属于-高二历史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进步。材料一自由、平等的权利是人类首要的、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人类订立社会契约,放弃自然的自由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自由,放弃自然的平等是为了取得政治的-高三历史
某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18世纪的欧洲史”为主题。讨论中涉及到的论点有①自由主义经济理论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③人权观念发展④以理性原则思考各种问题[]A、①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④-高三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张属于全体国民,主要体现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B、C、D、-高二历史
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你建议-高二历史
伏尔泰在读到卢梭作品《爱弥儿》中的这段文字“只有自然永恒不变的秩序才更好地展示了至高的存在……我对上帝深信无疑,以至我不能相信那些不符合上帝之尊严的奇迹”时,在文字页边-历史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他们是下列哪一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A.欧洲启蒙运动B.智者运动C.文艺复兴运动D.五四运动-高三历史
(24分)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运动)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高三历史
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影响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主要影响是A-高三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做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高二历史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和发展,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伏尔泰一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孟德斯鸠—道德(美德)就-高二历史
伏尔泰和康德思想的共同点不包括[]A、宣扬天赋人权B、主张三权分立C、维护言论自由D、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二历史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高二历史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以往的思想解放运动相比,这时期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B.与上帝直接对-高二历史
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①三权分立学说②君主立宪-高二历史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A.财产私-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8分)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7分)
答案
(1)(4分)启蒙思想;人文思想;
(2)不同:之前: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4分)
答案一: 同意。(2分);理由: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瓦解。(1分)
答案二: 不同意。(2分);理由: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权依然存在。或越南、朝鲜等都可以。(2分。)
(3)形象:弱小国家(2分);努力: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措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等。(注意时间: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1912——1922)
(4)(7分)
政治:恢复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提出一国两制。收回香港、澳门等
经济: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等;
科技: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双百方针,促进科技文化繁荣,增强中国软实力。
(注意时间:1978年以来;表现和原因不可颠倒的。)
上述三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任答一项即可。其它属于各自分类范围的答案经阅卷组长同意,亦可得分。每个角度2分,不超过6分。
试题分析:(1)“在马克思之前”隐含着时间概念,即19世纪中期之前,这个时间段之前的英国、法国和美国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所学教材知识知道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启蒙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它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本问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结合史实论证的能力。20世纪发生在俄国的和中国的革命基本上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工作,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掌握政权,带有社会主义的特征,革命后的前途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此意义上而言,二者可以说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第二小问关键要注意三个问题,一、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指的就是像俄国和中国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权;二、20世纪90年代相继垮台,史实的列举要定格在90年代这个时间点以后;三、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关键在于所列举的史实能比较充分地证实自己的观点。
(3)本问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第一小问,中国的“形象”含义隐含在材料中,考生简要转移过来即可;第二小问,在审题时要注意,不要被材料二中的内容误导自己答题的方向,误答为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史实,问题是让我们结合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前十年间为扭转弱国形象做的努力。一个国家的弱小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军事科技等方面,结合教材1912——1922年间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知识,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4)本问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表现首先注意答题时间范围是1978年以来,其次是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及相对应的原因。实际上参考答案关于发展的原因有不足的地方,从总体来考虑应该有以下几个仅供参考: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此乃三十年以来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二、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三、吸取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另外在回答“双百方针”前面加上“继续贯彻”几个字更符合问题时间的限制——1978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