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已知向量m=(a,b),n=(sin2x,2cos2x),若f(x)=m•n,且f(0)=8,f(π6)=12.(1)求a,b的值;(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3)求函数f
已知向量m=(a,b),n=(sin2x,2cos2x),若f(x)=m•n,且f(0)=8,f(π6)=12.(1)求a,b的值;(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3)求函数f
题目简介
已知向量m=(a,b),n=(sin2x,2cos2x),若f(x)=m•n,且f(0)=8,f(π6)=12.(1)求a,b的值;(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3)求函数f
题目详情
已知向量
m
=(a,b),
n
=(sin2x,2cos
2
x),若f(x)=
m
•
n
,且
f(0)=8,f(
π
6
)=12
.
(1)求a,b的值;
(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
(3)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由题意可知f(x)=asin2x+2bcos2x
由f(0)=2b=8,解得b=4.
由
f(
class="stub"π
6
)=asin
class="stub"π
3
+2bco
s
2
class="stub"π
6
=
3
2
a+8×
class="stub"3
4
=12
,解得
a=4
3
.
(2)由(1)可知
f(x)=4
3
sin2x+4cos2x+4
=
8(
3
2
sin2x+
class="stub"1
2
cos2x)
+4
∴
f(x)=8sin(2x+
class="stub"π
6
)+4
.
当
2x+
class="stub"π
6
=2kπ+
class="stub"π
2
,k∈Z
时,
sin(2x+
class="stub"π
6
)
取得最大值1,
∴f(x)max=8×1+4=12
此时x的集合为
{x|x=kπ+
class="stub"π
6
,k∈Z}
.
(3)由
-
class="stub"π
2
+2kπ≤2x+
class="stub"π
6
≤2kπ+
class="stub"π
2
(k∈Z),
解得
kπ-
class="stub"π
3
≤x≤kπ+
class="stub"π
6
(k∈Z).
∴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
[kπ-
class="stub"π
3
,kπ+
class="stub"π
6
]
(k∈Z).
上一篇 :
△ABC中,sinA=sinB,则三角形的形
下一篇 :
在△ABC中,角A、B、C的大小成等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Asin(ωx+φ)(A>0,ω>0)的一段图象如图所示.(1)求f(x)的解析式;(2)若g(x)=cos3x,h(x)=f(x)•g(x),求函数h(x)的单调递增区
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7、8、9,则用这三条线段()A.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能组成锐角三角形C.能组成钝角三角形D.不能组成三角形-高二数学
关于图中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的实验不能推断醋酸、碳酸、硅酸酸性强弱B.装置②可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乙烯C.装置③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化学
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与现象、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含铝、铁、镁三种-化学
在铜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用苯甲醇制得了苯甲醛,同时还有氢气生成.分离出铜后,检验所得苯甲醛是否为纯净物可用的方法是()A.测蒸气的摩尔体积B.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化学
如图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A.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B.用CO2做喷泉实验C.验证NH3易溶于水D.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化学
下面实验操作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是()A.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的石油中来蒸馏石油B.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取样灼烧,可以鉴别某白色纺-化学
下列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在一支盛有2mL2%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10%的NaOH溶液,再加入1mL乙醛溶液,加热后可以看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生成B.将乙酸乙酯与NaOH溶-高二化
下述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在溴苯和溴的混合物中加入NaHSO3溶液振荡除去溴苯中含有的溴杂质B.向NaBr、KI溶液中加适量Cl2的CCl4溶液,充分振荡后-高三化学
已知函数f(x)=23sinωxcosωx-2sin2ωx+1(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Ⅰ)当x∈[0,π2]时,求函数f(x)的取值范围;(Ⅱ)若α是锐角,且f(a2-π6)=65,求cosα的
下列实验设计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用焰色反应B.用激光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D.SO2通入品红溶液,-化学
已知函数f(x)=2sinxcosx-2sin2x+1.(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值域;(Ⅱ)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高三数学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B.装置②可用于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C.装置③中若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可用-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加热制取Al2O3B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分别加入饱和Na2CO3溶液B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加入浓硝酸C比较H2O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分-化学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实验现象记录A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橙色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橙色B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橙色溶液颜色变浅C溶液分-化学
如图是某些实验的部分装置,其中所注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化学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分离乙酸和乙醇B.构成锌铜原电池C.制备乙酸乙酯D.石油的分馏-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D.向装有卤代烃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充分振荡,无-高三化学
已知△ABC中,a=6,b=7,c=8,则△ABC一定是()A.无法确定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高二数学
已知平面向量a=(2,2),b=(sinπ4x,cosπ4x),函数f(x)=a•b.(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Ⅱ)将函数f(x)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g(x)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化学
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液H2SO4△水解液NaOH中和液碘水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乙:淀粉液H2SO4△水解液银氨溶液微热无银镜现象-化学
已知,tan(π4+α)=3,计算:(1)tanα(2)2sinαcosα+3cos2α5cos2α-3sin2α(3)sinα•cosα-高三数学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比较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B.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比较Mg、Al金属性强弱C.测定等物质的量-高三化学
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B.石油的分馏实验C.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D.浓硫酸稀释-化学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高三化学
在△ABC中,acosA=bcosB,则三角形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高二数学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B.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可区分出试剂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C.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可用热-高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利用图1操作进行银镜反应,试管内壁可以生成光亮银镜B.图2所示钢闸门的防腐办法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C.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化学
某同学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下列解释或方案中合理的是()①利用强弱电解质的导电实验可鉴别纯净水和矿泉水②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涌出,-化学
已知:函数f(x)=23sin2x+cos3xcosx.(1)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此时x的值;(2)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且对f(x)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都有f(x)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用CCl4作萃取剂直接从海带中提取I2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化学
作为实验装置,下列最为合理的是()A.用碱液吸收SO2B.制饱和氯水C.用H2还原CuOD.用水吸收NO2-化学
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CO2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C.加热分解NH4HCO3固体,将所得的气体-化学
在△ABC中,a2tanB=b2tanA,则△ABC是__________()A.等腰或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高二数学
在△ABC中,若cosAa=cosBb=sinCc,则△ABC是()A.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高二数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弱酸性B.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稀HNO3和NaNO2验证火柴头含有氯-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A.将5.00mL12mol/L的盐酸稀释至500mL,配制成0.1200mol/L的盐酸B.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待装液体润洗而锥形瓶没有用待-高三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铁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案一:学生甲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铁与水反应的情况方案二:学生乙用稀盐酸作试剂,比较-化学
已知函数f(x)=sin(2x+π3)+sin(2x-π3)+3cos2x-m,若f(x)的最大值为1(1)求m的值,并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a、b、c,若f
实验装置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吸收B.模拟氯碱工业C.制备少量的氯气D.海带灼烧成灰-化学
△ABC中,已知(a+b):(b+c):(c+a)=6:4:5,给出下列结论:①这个三角形被唯一确定②△ABC是钝角三角形③sinA:sinB:sinC=7:5: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以下实验能成功的是[]A.将卤代烃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判断卤素原子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C.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②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③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④用盐析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⑤-高三化学
下列各装置中,夹紧②、③、④中的弹簧夹,并作相关操作,会漏气的装置是[]A.对装置①,双手移去后.导管中水面与烧杯水面相平B.对装置②,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C.对装置③,-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物质的量相等B.在酸、碱中和滴终点时不慎滴入过量标准溶液,可用装有待测液的滴定管再滴入一定量-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会造成误差的是()A.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某溶液的pHB.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硫酸代替盐酸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当指示剂颜色-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化学
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2-a2-b22ab>0,则△ABC()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高二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已知向量m=(a,b),n=(sin2x,2cos2x),若f(x)=m•n,且f(0)=8,f(π6)=12.(1)求a,b的值;(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3)求函数f
题目详情
(1)求a,b的值;
(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x的集合;
(3)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
答案
由f(0)=2b=8,解得b=4.
由f(
(2)由(1)可知f(x)=4
∴f(x)=8sin(2x+
当2x+
∴f(x)max=8×1+4=12
此时x的集合为{x|x=kπ+
(3)由-
解得kπ-
∴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k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