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晋祠记
[清]朱彝尊
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东向。水从堂下出,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诗》言“彼汾沮洳”是也。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庙南有台骀祠,子产所云汾神是也。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粱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
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
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氐之裔,历岁更远。
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
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流分
注
于沟浍之下——注:汇合
B.故庙特巍
奕
——奕:大
C.道经祠下,
息
焉——息:休息
D.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
聊
之思已焉——聊:依赖,寄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写晋祠周围山川等自然景物的一组是( )
①又西南有泉日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
②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
③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
④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
⑤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
⑥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晋祠美景、作者的学识与人生经历于一炉,读来既长见识,又能激发游兴,在游记中别具特色。
B.首段记述晋祠古迹,概括叙述晋祠山水历史,因线条粗放而显得轮廓清楚,记述虽然简要但知识丰富。
C.次段记途经晋祠的时间和感触,以勾起对家乡山水的情思,写晋祠美若江南,剪裁巧妙,表现重点突出。
D.末段写晋祠山水之美,人神共好,目的是借以显出晋祠具有人间仙境的无穷魅力,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1.A
2.D
3.D
4.(1)汾水地势高低和太原一样,可是晋水水位要比汾水高,仅仅决汾水还不足以攻破城池,只有汇合晋水和汾水,才能淹没晋阳城。
(2)到了晋祠之后,人们才开始高兴地乐于晋祠山水带来的乐趣。
(3)山川清秀美好的地方,不仅仅使游览的人经过而感到高兴,即使是居住在洞穴里的神灵,也依靠留恋在这里不离开,难道事理不是本来都是这样的吗?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菱溪石记欧阳修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博弈论韦弘嗣①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一)……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天孚,字裕民,大名人。由中书译史为东平总管府判官。改都漕运司判官,知冠州,再知许州,所至有治绩。时检核屯田,临颍邓艾口民稻田三百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与方正学书王叔英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许允妇,阮卫尉女,德如[注释]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鼻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曰:“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豫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注]。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①、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清]朱彝尊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氐之裔,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注:汇合
B.故庙特巍奕——奕:大
C.道经祠下,息焉——息:休息
D.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聊:依赖,寄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写晋祠周围山川等自然景物的一组是( )
①又西南有泉日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
②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
③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
④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
⑤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
⑥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晋祠美景、作者的学识与人生经历于一炉,读来既长见识,又能激发游兴,在游记中别具特色。
B.首段记述晋祠古迹,概括叙述晋祠山水历史,因线条粗放而显得轮廓清楚,记述虽然简要但知识丰富。
C.次段记途经晋祠的时间和感触,以勾起对家乡山水的情思,写晋祠美若江南,剪裁巧妙,表现重点突出。
D.末段写晋祠山水之美,人神共好,目的是借以显出晋祠具有人间仙境的无穷魅力,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D
4.(1)汾水地势高低和太原一样,可是晋水水位要比汾水高,仅仅决汾水还不足以攻破城池,只有汇合晋水和汾水,才能淹没晋阳城。
(2)到了晋祠之后,人们才开始高兴地乐于晋祠山水带来的乐趣。
(3)山川清秀美好的地方,不仅仅使游览的人经过而感到高兴,即使是居住在洞穴里的神灵,也依靠留恋在这里不离开,难道事理不是本来都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