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八年级语文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八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八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
(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2分)
(1)潭中鱼
可
百许头 ( ) (2)不可
名
状 ( )
(3)
凄
神寒骨 ( ) (4)
以
其境过清 ( )
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只选对一项不得分)( )( )
A.乃记
之
而去
B.则宜逸民退士
之
所游处
C.可为都邑
之
胜境
D.徘徊溪上,为
之
怅然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2分)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是动。
小题5:【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2分)
小题6:【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2分)(1) 可:大约 (2)名:说出 (3) 凄:使……凄凉 (4)以:因为。
小题1:(2分)A D
小题1:(2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1:(2分)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1:(2分)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甲】文写水先正面写水的清澈;再通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乙】文是运用对仗手法直接来表现水流的湍急。
小题1:(2分)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略
上一篇 :
错出的美丽一位高三年级的女孩
下一篇 :
阅读彭世强的《郁孤台笑了》,完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九年级语文
12(五)【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4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九年级语文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1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七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与欣赏:呵,中国心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qíngsù()所感染?难道你不因-八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特殊的听众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七年级语文
课内文段阅读。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起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七年级语文
向日葵(16分)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二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一束普通的鲜花,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确实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周总理对待一束鲜花的故事,却深深地铭刻在北京饭店职工的心中,成为大伙儿互相传颂的美谈。-七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父亲的爱〔美」艾尔玛?邦贝克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有一次-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13分)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九年级语文
郁孤台笑了彭世强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袋米的故事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雨冯剑华⑴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⑵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⑶她文静、温柔、清新、-七年级语文
马说(19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二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1-5题。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1)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七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你在伞里吗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桔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发紧,那-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题。会跳舞的向日葵秦文君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②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我的童年生活王蒙我曾热衷于背诵《唐诗三百首》,至今我认为此书是真正对我有益的少数几本书之一。治疗我的精神危机的方法便是学习、读书、背诵书。“春眠-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12分)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七年级语文
马说(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生命的本质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时而熟悉、时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声。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九年级语文
阅读《童趣》一文,完成下面问题。(10分)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七年级语文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八年级语文
【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九年级语文
阅读《父亲进城送梨》,完成问题。父亲进城送梨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九年级语文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课外文言文一篇,完成9—13题。(9+5=14分)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新年临近,邮局工作人员罗茜在阅读所有寄给圣诞老人的1005封信时,发现只有一名叫约翰·万古的10岁儿童没有向圣诞老人要给自己的礼物。信中写道:“亲爱的-七年级语文
(二)课内文言阅读(8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七年级语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1题。(17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七年级语文
(二)阅读《山市》,完成5-9题。(18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七年级语文
以人为鉴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九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分一些蚊子进来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八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过年梁实秋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七年级语文
(一)课内阅读(11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七年级语文
(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8—11题。(14分)亭以雨名,志①喜也。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九年级语文
(二)小石潭记(12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真情①当时我叫他“小老弟”。其实,我们的年龄还差着辈分,我只能这样称呼他。②那天,家里电冰箱坏了,我到修理部请求上门修理。修理部的同志说:“现在人手-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半颗良心4月,是南非约翰内斯堡市气候最好的季节,街边的紫荆花在阳光中竞相绽放,风中飘动着醉人的花香。就在这样的一个下午,年轻母亲波塔开着私-七年级语文
(一)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家有小子初长成水智子①儿子“呱哇”落地之时,混沌蒙昧,一双小圆眼睛东张西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无比的好奇。在以后的时光里,他对给予他生命、-七年级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母亲的诗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十多年前,我上-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人生的另一种财富苏子我从小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当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贫穷的时候,我首先懂得了耻辱。父亲对我的爱最直接,也最简单。父亲是蹬三轮车的,于-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20分)豫章①大祲②。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买信③,将与妻孥④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梦里炊烟诗中境(王民选)①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②如今-九年级语文
(三)桃花源记(15分)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八年级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八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
(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不可名状 ( )
(3)凄神寒骨 ( ) (4)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只选对一项不得分)( )(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2分)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是动。
小题5:【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2分)
小题6:【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2分)(1) 可:大约 (2)名:说出 (3) 凄:使……凄凉 (4)以:因为。
小题1:(2分)A D
小题1:(2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1:(2分)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1:(2分)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甲】文写水先正面写水的清澈;再通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乙】文是运用对仗手法直接来表现水流的湍急。
小题1:(2分)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