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高三历史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
----据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在1873年第一期合同期满后,解聘了大批洋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毕业的中国技术人员担任,以后又在留学生魏翰、郑清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再如新式海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是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参加甲午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12艘舰船的管带,全部都是新式学堂毕业生。……清政府的许多外交官是同文馆或广言方馆的毕业生。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1901年后,留日学生激增,1903年就达1300多人,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
----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材料四 全国科学大会后不久,4月至5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体代表讨论了《1978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并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洋务派举办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后果。(6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你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建议?(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特点:重视人性的发展;欲理自然合一。(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4分)
(2)特点:在国内创办新式学堂,也派遣留学生;为适应对外交往扩大和建设近代工业的需要,学生以学习外国语和西方科技等实用技术为主;培养多样化人才。(6分)作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势力有一定的抵制作用。(4分)
(3)原因:清政府实行“新政”,或答“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2分)如答“戊戌变法颁布了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的法令”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后果: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壮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基础。(4分)
(4)背景:“文革”结束;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4分)原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事业规划纲要等法规的制定;高考制度的恢复;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5)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
略
上一篇 :
下列对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表述不
下一篇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高二历史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封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高二历史
认为只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的是A.黄宗羲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李贽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追求自由平等C.挑战传统儒学D.倡导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出现的背景是()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八股取士制度日趋腐朽③民主思想产生④思想界因循守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强烈冲击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高二历史
下列对王夫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B.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C.是一位唯心主义思想家D.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高二历史
如图,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A.木兰从军B.梁祝化蝶C.“至圣”孔子D.商鞅变法-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此()A.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衰弱B.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C.表明了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滋长D.-高二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阐释,儒家思想因而成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子发展出了仁政思想B.“二程”认为天理与仁密切相关-高二历史
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A.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B.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D.李贽: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历史
明清之际,哪位思想家明确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A.黄宗羲B.李贽C.朱熹D.陆九渊-高二历史
下列对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技进步C.封建制度衰落D.人民起义风起云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高二历史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高二历史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与法家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高二历史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高二历史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此话中提到的“他”应该是:A.韩非子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高二历史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高三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明确指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的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高二历史
(9分)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高三历史
明清三大思想家是指①李贽②顾炎武③黄宗羲④王夫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高三历史
说答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高二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调整、化解各种矛盾成为时代课题,许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中包含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的是(-高三历史
下列思想家中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是A.庄子B.王夫之C.董仲舒D.王阳明-高二历史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高二历史
下列思想家中在历史、地理、音韵、考据、金石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并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的是-高二历史
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高三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高二历史
上题材料中,“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能够说明这一趋向的是A.工商皆本、经世致用B.气一元论、心即理也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正君心、正纲常、正百官-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正统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仁者,已欲立-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高二历史
明代归有光说:“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士与农商常相混。”这种“士商相混”趋势在明清时期愈演愈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出现为市民立言的“异端”思想家B.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高三历史
清初的思想家唐甄曾经说过:“……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何况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是故一代之中,十数世而二三贤君,不为不多矣!其余非暴即暗,非暗即辟,非辟即懦-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2)上述基-历史
人们说湖南人的性格特别“坚毅果敢、坚忍不拔”。有一湘人身为一介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姓埋名,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高三历史
“……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这是明-高二历史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这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高二历史
在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中,可以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概括其民主思想的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在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据此回答26~30题。小题1: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高二历史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A.理学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理学-高二历史
顾炎武的”亡国”不同于”亡天下”的思想()A.其实质是”精忠报国”B.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专制色彩C.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D.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现-高二历史
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高二历史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
----据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在1873年第一期合同期满后,解聘了大批洋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毕业的中国技术人员担任,以后又在留学生魏翰、郑清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再如新式海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是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参加甲午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12艘舰船的管带,全部都是新式学堂毕业生。……清政府的许多外交官是同文馆或广言方馆的毕业生。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1901年后,留日学生激增,1903年就达1300多人,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
----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材料四 全国科学大会后不久,4月至5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体代表讨论了《1978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并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洋务派举办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后果。(6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你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建议?(2分)
答案
(2)特点:在国内创办新式学堂,也派遣留学生;为适应对外交往扩大和建设近代工业的需要,学生以学习外国语和西方科技等实用技术为主;培养多样化人才。(6分)作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势力有一定的抵制作用。(4分)
(3)原因:清政府实行“新政”,或答“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2分)如答“戊戌变法颁布了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的法令”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后果: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壮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基础。(4分)
(4)背景:“文革”结束;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4分)原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事业规划纲要等法规的制定;高考制度的恢复;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5)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