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
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
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
【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
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
【材料三】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
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3分)
(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7分)
题型:简答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小资产阶级强要求改变现状,期望政府维护自身利益。魏玛政府推行对人民加重捐税政策。希特勒要求改变共和制度、重组政府。(2)观点:打着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招牌欺骗、获取选票(2分)
维护私有制度或没有公有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利用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吸引选民;对群众的许诺停留在资产阶级福利制度水平;维护德国垄断资本,并得到资本家的大力支持;民族主义就是种族屠杀、侵略扩张。
(3)原因:魏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应对危机政策失误,人民不满;宣传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欺骗赢得选民主体——小资产阶级的选票;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赢得大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组织严密,效率高;高度重视并有效推进竞选活动;德国其他政党失策;魏玛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机制不完善。
(1)从材料一的第一段“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得出“小资产阶级强要求改变现状,期望政府维护自身利益”。而第二段可以看出德国魏玛政府对人民加重捐税。第三段的“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可以看出希特勒要求改变共和制,重组政府。
(2)从材料二的希特勒用“民族社会主义”旗帜来争取选票,又从“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看出百姓容易受骗,从“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等可以看出他维护的是德国资产阶级,获得他们的支持。从“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可以看出对犹太民族要进行种族屠杀、侵略扩张。
(3)纳粹党由于魏马政府解决危机的失误,通过拉拢资产阶级的选票和支持,再加上自身组织严密,并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竞选等促进了纳粹党获胜的原因。
上一篇 :
观察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
下一篇 :
材料四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高一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历史
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理解人类行动的科学,而不是预测和操纵经济生活的科学,经济生活中诸多明显的秩序并非人们有意设计的结果,……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秩序-高三历史
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这是因为①社会贫富悬殊加剧②整个社会盲目生产、竞争处于无政府状态③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④资本主义发展-高一历史
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历史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宋代-高三历史
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C.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高一历史
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B.1929年经-高三历史
下列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罕见的“大萧条”。图一反映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缺少食物而挨饿的情景,图二则反映了农场主们倾倒牛奶,不惜销毁商品的情景。图二-高一历史
对下表《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解读最准确的是[]A.危机前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越快的国家危机后增长得越慢B.受大危机影响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高三历史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对胡佛政策进行评价时说:“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中,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高三历史
在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大量企业破产,致使大批工人失业,职业介绍所前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为此,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A.扩充军队,发动-高二历史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高一历史
下列能够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是()①美国政府坚持自由放任主义②大量工农业产品被资本家销毁③“胡佛村”“胡佛屋”的大量出现④各国之间的关税战⑤罢工运动不-历史
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范围广、危害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激化B.自由放任政策影响政府调控C.金融市场混乱导致经济崩溃D.法西斯势力兴起并推波-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①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深刻影响国际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历史
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D.各主要资本主义-高一历史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指出:“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奉献”;“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历史
1930年,一些美国人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一片片临时住所叫作“胡佛村”,乞讨用的或装破烂的口袋叫“胡佛袋”,抓来充饥的野兔叫“胡佛猪”,以此表达他们的不满。出现-高三历史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伦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高三历史
美国2008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高三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化-历史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①贫富差距过大、生产与销售矛盾突出②分期付款存在隐患③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④股票投机活动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紧张关系,这主要表现在:A.各国加强对人民的掠夺B.德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C.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D.列强不断掠夺殖民地财富-高二历史
针对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有人提出要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呢?以下正确的是A.美苏两强称霸世界的体系B.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体系C.以美元为中心的世-历史
右表是四个国家某项数据从1931年到1937年的变化。几位同学讨论该表的含义,以下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A.这是各国飞弹生产量的数字B.这是一战后各国裁军的百分比C.这是各国发展核-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2008年10月13日,失业的金融业人员在华尔街头卖艺挣钱图220世纪30年代某天华尔街门前的求职者材料二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奥巴-高三历史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A.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高一历史
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高三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经济规律的作用-高一历史
下表是1929—1933年世界(苏联除外)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是年份工业生产指数国际贸易总额1929年100686亿美元1930年86.5556亿美元1931年7-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D-高一历史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高三历史
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A.政党轮替执政B.实行民主政治C.解决-高三历史
京华时报讯1月20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下列属于1929~1944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高三历史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失业人数1400万600万300万85
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美国人强烈反战,制造假结果逃避兵役B.美国人懒于运动,身体条件差C.经济-高三历史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是()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B.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下面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C-高一历史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予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高三历史
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漫画反映出的现象是A.阶级矛盾激化B.贫富分化加剧C.生产相对过剩D.股市投机严重-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历史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国家关税收入B.维护本国经济的持续繁荣C.缓和与其他国家的矛盾D.设置关-高二历史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历史
下列属于1929——1945年的常用语是: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B.经济危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战争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社会福利制度D.国家干预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高三历史
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在于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间中立D.既反对社会主义又-历史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A.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主义C.经济计划方式D.货币主义政策-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
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
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
【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
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
【材料三】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
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3分)
(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7分)
答案
维护私有制度或没有公有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利用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吸引选民;对群众的许诺停留在资产阶级福利制度水平;维护德国垄断资本,并得到资本家的大力支持;民族主义就是种族屠杀、侵略扩张。
(3)原因:魏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应对危机政策失误,人民不满;宣传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欺骗赢得选民主体——小资产阶级的选票;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赢得大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组织严密,效率高;高度重视并有效推进竞选活动;德国其他政党失策;魏玛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机制不完善。
(2)从材料二的希特勒用“民族社会主义”旗帜来争取选票,又从“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看出百姓容易受骗,从“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等可以看出他维护的是德国资产阶级,获得他们的支持。从“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可以看出对犹太民族要进行种族屠杀、侵略扩张。
(3)纳粹党由于魏马政府解决危机的失误,通过拉拢资产阶级的选票和支持,再加上自身组织严密,并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竞选等促进了纳粹党获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