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四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
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10分)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3分)
题型:简答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⑴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2分)
内容:用货币调节来稳定经济;用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6分)
意义: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经济恢复;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分)
⑵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到陷入滞胀。(6分)实质:凯恩斯理论失灵。(4分)
⑶不同:两派都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量;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积极性。(3分)
影响:通过降低税率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持续发展。(7分)
启示:经济理论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正确的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不是万能的。(3分)
略
上一篇 :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
下一篇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A.政党轮替执政B.实行民主政治C.解决-高三历史
京华时报讯1月20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下列属于1929~1944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高三历史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失业人数1400万600万300万85
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美国人强烈反战,制造假结果逃避兵役B.美国人懒于运动,身体条件差C.经济-高三历史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是()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B.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下面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C-高一历史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予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高三历史
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漫画反映出的现象是A.阶级矛盾激化B.贫富分化加剧C.生产相对过剩D.股市投机严重-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历史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国家关税收入B.维护本国经济的持续繁荣C.缓和与其他国家的矛盾D.设置关-高二历史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历史
下列属于1929——1945年的常用语是: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B.经济危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战争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社会福利制度D.国家干预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高三历史
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在于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间中立D.既反对社会主义又-历史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A.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主义C.经济计划方式D.货币主义政策-高三历史
经济危机能够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说明[]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生产矛盾尖锐B.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C.政府干涉经济是不合时宜的不理智行为D.资本-高三历史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高三历史
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美国-高三历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时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从历史-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1933年的危机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动荡。在这几年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材料二(在美国)资本主义的-高二历史
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高一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A.从美国开始B.涉及资本主义世界C.促使社会矛盾激化D.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历史
1929年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因为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对世界资本主义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B.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①破坏性强②范围广③持续时间长④由发展中国家引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有人在日记中把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高二历史
右图是伯恩斯的《罗斯福:狮子与狐狸》,在这本书中他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给资本主义国家沉重的打击,又提供了一个机会。“机会”是指A.趁机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B.建立法西斯统治C.迫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D.-高一历史
(12分)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回顾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高一历史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问题:(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历史
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是…()A.罗斯福的“百日新政”B.第二次世界大战C.二战后美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美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D.里根政府采取货币学-历史
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开始,三个多月后,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波,竟迅速波及他国,发酵成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历史
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高一历史
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B.在工农业等领域广泛存在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萧条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③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A.①②B.②③C.-高三历史
在苦苦挣扎了近四个月之后,有着101年历史的美国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还是在本月走上了破产之路。破产前的CIT集团资产总额超过700亿美元,由此也成为美国有史以-历史
下图反映了面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蔓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高三历史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A.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大量工人失业,破坏了消费能力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D.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高二历史
几乎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我们可以直接解释1929—1933经济危机中的下列现象或措施①资-高二历史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转引自《-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材料-高三历史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销毁产品。这是因为()A.大量富余的产品会被国家强制征收作为社会救济物品B.为了维持产品价格和利润C.对保证产品信誉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高一历史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经-高三历史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A.-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图二是2008年金融风暴材料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花了1万多亿美元,大体上是行之有效的”。黄奇帆表-历史
美国曾经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它主要反映了A.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给美国带来灾难B.胡佛政府发出预警信号:经济大危机从-高二历史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高三历史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四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10分)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3分)
答案
⑴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2分)
内容:用货币调节来稳定经济;用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6分)
意义: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经济恢复;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分)
⑵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到陷入滞胀。(6分)实质:凯恩斯理论失灵。(4分)
⑶不同:两派都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量;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积极性。(3分)
影响:通过降低税率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持续发展。(7分)
启示:经济理论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正确的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不是万能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