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宋代-高三历史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宋代-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宋代-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8分)。
材料二 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于是中国银本位制度确定,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一)钞票发行权收归……。(二)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三)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国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几乎45%;工业品总产值为法币122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11%,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的58.6%,其中民族资本占88%。
——摘自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的主要原因(3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当代史》
(3)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分),简述其主要影响?(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与社会发展的认识。(4分)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具体表现: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商人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2分)
原因: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对峙,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加强立法。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需要加强立法来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理学和科举制(教育)的发展,为法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律令的发展完善为其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决定性因素: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封建经济体系内(小农经济的阻碍)。(2分)
(2)主要原因: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各国为转移经济危机而放弃金本位,高价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本位无法实施。(3分)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迅速膨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有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4分)
主要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纷纷减少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6分)
(4)认识:法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法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力杠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略
上一篇 :
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
下一篇 :
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B.1929年经-高三历史
下列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罕见的“大萧条”。图一反映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缺少食物而挨饿的情景,图二则反映了农场主们倾倒牛奶,不惜销毁商品的情景。图二-高一历史
对下表《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解读最准确的是[]A.危机前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越快的国家危机后增长得越慢B.受大危机影响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高三历史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对胡佛政策进行评价时说:“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中,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高三历史
在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大量企业破产,致使大批工人失业,职业介绍所前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为此,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A.扩充军队,发动-高二历史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高一历史
下列能够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是()①美国政府坚持自由放任主义②大量工农业产品被资本家销毁③“胡佛村”“胡佛屋”的大量出现④各国之间的关税战⑤罢工运动不-历史
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范围广、危害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激化B.自由放任政策影响政府调控C.金融市场混乱导致经济崩溃D.法西斯势力兴起并推波-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①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深刻影响国际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历史
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D.各主要资本主义-高一历史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指出:“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奉献”;“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历史
1930年,一些美国人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一片片临时住所叫作“胡佛村”,乞讨用的或装破烂的口袋叫“胡佛袋”,抓来充饥的野兔叫“胡佛猪”,以此表达他们的不满。出现-高三历史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伦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高三历史
美国2008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高三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化-历史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①贫富差距过大、生产与销售矛盾突出②分期付款存在隐患③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④股票投机活动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紧张关系,这主要表现在:A.各国加强对人民的掠夺B.德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C.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D.列强不断掠夺殖民地财富-高二历史
针对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有人提出要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呢?以下正确的是A.美苏两强称霸世界的体系B.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体系C.以美元为中心的世-历史
右表是四个国家某项数据从1931年到1937年的变化。几位同学讨论该表的含义,以下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A.这是各国飞弹生产量的数字B.这是一战后各国裁军的百分比C.这是各国发展核-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2008年10月13日,失业的金融业人员在华尔街头卖艺挣钱图220世纪30年代某天华尔街门前的求职者材料二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奥巴-高三历史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A.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高一历史
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高三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经济规律的作用-高一历史
下表是1929—1933年世界(苏联除外)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是年份工业生产指数国际贸易总额1929年100686亿美元1930年86.5556亿美元1931年7-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D-高一历史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高三历史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高三历史
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A.政党轮替执政B.实行民主政治C.解决-高三历史
京华时报讯1月20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下列属于1929~1944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高三历史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失业人数1400万600万300万85
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美国人强烈反战,制造假结果逃避兵役B.美国人懒于运动,身体条件差C.经济-高三历史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是()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B.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下面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C-高一历史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予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高三历史
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漫画反映出的现象是A.阶级矛盾激化B.贫富分化加剧C.生产相对过剩D.股市投机严重-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历史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国家关税收入B.维护本国经济的持续繁荣C.缓和与其他国家的矛盾D.设置关-高二历史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历史
下列属于1929——1945年的常用语是: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B.经济危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战争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社会福利制度D.国家干预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高三历史
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在于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间中立D.既反对社会主义又-历史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A.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主义C.经济计划方式D.货币主义政策-高三历史
经济危机能够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说明[]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生产矛盾尖锐B.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C.政府干涉经济是不合时宜的不理智行为D.资本-高三历史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高三历史
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美国-高三历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时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从历史-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1933年的危机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动荡。在这几年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材料二(在美国)资本主义的-高二历史
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高一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A.从美国开始B.涉及资本主义世界C.促使社会矛盾激化D.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宋代-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8分)。
材料二 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于是中国银本位制度确定,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一)钞票发行权收归……。(二)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三)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国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几乎45%;工业品总产值为法币122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11%,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的58.6%,其中民族资本占88%。
——摘自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的主要原因(3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当代史》
(3)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分),简述其主要影响?(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与社会发展的认识。(4分)
答案
(1)具体表现: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商人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2分)
原因: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对峙,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加强立法。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需要加强立法来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理学和科举制(教育)的发展,为法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律令的发展完善为其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决定性因素: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封建经济体系内(小农经济的阻碍)。(2分)
(2)主要原因: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各国为转移经济危机而放弃金本位,高价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本位无法实施。(3分)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迅速膨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有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4分)
主要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纷纷减少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6分)
(4)认识:法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法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力杠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