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高一历史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于那一年?这体现了当时怎样的世界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危机发生的原因。在力量对比中谁占据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01 期末题
答案
(1)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美国占优势。
(2)有节制,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达成必要的妥协。
上一篇 :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
下一篇 :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美国策划成立北约,除企图遏制苏联外,还有一个目的是()A.凌驾于联合国之上B.与华约相抗衡C.分裂德国D.控制西欧-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冷战”局面开始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历史
雅尔塔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B.美苏国家利益产生冲突C.世界大战改变了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D.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高三历史
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高三历史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高三历史
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全球一体化④由追随美-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摘自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B联合国作用软弱C美苏力量均势D多极化逐步发展-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高三历史
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盟国的分区占领B.各国在占领区实行不同政策C.英、法、美同苏联矛盾的激化D.“柏林危机”的发生-历史
右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根源C.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本质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野心-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发生于1960年10月②反映了苏联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野心③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④反映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来居上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历史
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铁幕”演说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历史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高三历史
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1946年该地政府获得中国政府承认B.1948年在美苏的干预下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C.在该地区发生过奠边府战役D.二战后该地区南部国家首都在平壤-历史
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高三历史
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社会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B.共产党力量的强大和苏军的配合C.依靠苏军力量和本国人民力量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历史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首次提出“冷战”一词。下列对“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全面对抗B.美国是“冷战”的发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它不但将-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B.美国陷入战争的泥潭C.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D.苏联处于美-历史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高三历史
为了对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①组织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德国处于分裂状态D.英、法、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历史
苏联成立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A.互经会B.经互会C.东欧联盟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历史
右图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柏林市区图,柏林市被一道柏林墙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造成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A.二战期间,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了柏林B.美苏冷战东德为了阻止人-历史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推行杜鲁门主义③直接出兵越南④成立北约组织[]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做出判决说,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高三历史
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历史
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A.遏制苏联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认为“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在西欧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提出杜鲁门主义-高三历史
下列两组图,从中得到的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①是朝鲜二战后分裂,②是德国二战后分裂B.①②的分裂都是由于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的C.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①到目-历史
下列叙述,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B.古巴导弹危机C.尼克松访华D.抗美援朝战争-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高三历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历史
造成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根本原因是()A.苏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矛盾B.“冷战”的发生C.资产阶级的反共本性D.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历史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历史
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从根本上讲是A.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B.雅尔塔体系的遗留问题C.帝国主义挑衅的结果D.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造成的-历史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冲突C.国家利益的冲突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历史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高三历史
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B.导致东欧剧变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D.避免了世-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做出判决说,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高二历史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B.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版图C.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D.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历史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历史
其中一个在经过40年的拮据和苦难后想歇下来喘口气,另一个正在进行超人的努力,不得不过着悲惨的禁欲生活。那个新贵坐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夸夸其谈,而其穷亲戚则在那里没有发言-高三历史
材料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冷战”深刻影响了世界。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冷战”有关的是①1948——1949年柏林封锁和空运②1950——1953年朝鲜战争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④1991年苏联解体A.②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高三历史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有节制,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达成必要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