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相印证: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
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
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给分)
(2)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
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三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遏制苏联。
(3)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
一体化。(其他合理答案也适当给分)
本题主要考察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目的在于:满
足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国内生产过剩,急需开阔市场;对付苏联的需要.欧洲的削弱不利于美国对抗苏联。为了称霸世界,美国需要强大的欧洲的支持;从政治上控制欧洲,这
些援助不是免费的,是有政治附加条件的;等。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但有些最终超出了美国的设想,随着西欧一体化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美国实力的
相对下降,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对美国的霸权造成了严重挑战。(1)由材料中“西
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及前面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由材料可知。材料二认为“(马歇尔
计划)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材料三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
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正好相反的原因在于国
家利益、个人主观思想不一致。(3)从材料一、二可以分析出;也可以从对西欧、对美国
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
上一篇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
下一篇 :
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右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根源C.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本质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野心-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发生于1960年10月②反映了苏联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野心③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④反映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来居上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历史
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铁幕”演说③马歇尔计划④北大西洋公约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历史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高三历史
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1946年该地政府获得中国政府承认B.1948年在美苏的干预下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C.在该地区发生过奠边府战役D.二战后该地区南部国家首都在平壤-历史
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高三历史
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社会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B.共产党力量的强大和苏军的配合C.依靠苏军力量和本国人民力量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历史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首次提出“冷战”一词。下列对“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全面对抗B.美国是“冷战”的发起-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它不但将-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B.美国陷入战争的泥潭C.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D.苏联处于美-历史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高三历史
为了对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①组织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德国处于分裂状态D.英、法、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历史
苏联成立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A.互经会B.经互会C.东欧联盟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历史
右图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柏林市区图,柏林市被一道柏林墙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造成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A.二战期间,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了柏林B.美苏冷战东德为了阻止人-历史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推行杜鲁门主义③直接出兵越南④成立北约组织[]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做出判决说,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高三历史
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历史
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A.遏制苏联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认为“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在西欧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提出杜鲁门主义-高三历史
下列两组图,从中得到的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①是朝鲜二战后分裂,②是德国二战后分裂B.①②的分裂都是由于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的C.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①到目-历史
下列叙述,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B.古巴导弹危机C.尼克松访华D.抗美援朝战争-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高三历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历史
造成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根本原因是()A.苏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矛盾B.“冷战”的发生C.资产阶级的反共本性D.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历史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历史
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从根本上讲是A.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B.雅尔塔体系的遗留问题C.帝国主义挑衅的结果D.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造成的-历史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冲突C.国家利益的冲突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历史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高三历史
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B.导致东欧剧变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D.避免了世-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做出判决说,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高二历史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B.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版图C.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D.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历史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历史
其中一个在经过40年的拮据和苦难后想歇下来喘口气,另一个正在进行超人的努力,不得不过着悲惨的禁欲生活。那个新贵坐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夸夸其谈,而其穷亲戚则在那里没有发言-高三历史
材料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冷战”深刻影响了世界。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冷战”有关的是①1948——1949年柏林封锁和空运②1950——1953年朝鲜战争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④1991年苏联解体A.②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高三历史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历史
下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A.美国1787年宪法文稿B.《四月提纲》原件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高三历史
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B.雅尔塔体系的不稳定性C.各占领国采取了不同的占领政策D.战后德国的分区占领-高三历史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苏联人的原子弹来轰炸,不如自毁。”莫斯科大学的女学生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等待末日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任何响声和黑影都会使市民心惊胆-高一历史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高三历史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高三历史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高三历史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高三历史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1摄于1961年8月,图2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图1图2[]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答案
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
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给分)
(2)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
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三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遏制苏联。
(3)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
一体化。(其他合理答案也适当给分)
足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国内生产过剩,急需开阔市场;对付苏联的需要.欧洲的削弱不利于美国对抗苏联。为了称霸世界,美国需要强大的欧洲的支持;从政治上控制欧洲,这
些援助不是免费的,是有政治附加条件的;等。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但有些最终超出了美国的设想,随着西欧一体化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美国实力的
相对下降,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对美国的霸权造成了严重挑战。(1)由材料中“西
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及前面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由材料可知。材料二认为“(马歇尔
计划)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材料三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
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正好相反的原因在于国
家利益、个人主观思想不一致。(3)从材料一、二可以分析出;也可以从对西欧、对美国
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