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东迁失计
【宋】苏轼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即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
①
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
②
,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可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粥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蔿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
。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
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有删改)
【注】①君陈、毕公:君陈,周公旦之子;毕公,周文王第十五子。②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又称洛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如东迁之
缪
者也——缪:通“谬”,错误
B.至于乞
假
以生可也——假:借
C.
恃
齐而存耳——恃:依靠
D.
修
文、武、成、康之政——修:修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周平王不应该“东迁”的一组是( )
①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
②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
③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④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
⑤金陵,王者之都也
⑥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成王、周公虽然重视洛邑,但是都没有迁都洛邑的打算。
B.周平王迁都洛邑,放弃了祖宗基业,导致了东周名存实亡。
C.举齐、晋迁都之例,是为了说明即使是在强盛的时候迁都,国家也会衰亡。
D.周平王如果不迁都,采取正确的措施,秦国就没有称霸的机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宁夏自治区模拟题
答案
1.D
2.B
3.C
4.(1)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要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都成了灰烬。
(2)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不如楚国强大,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
上一篇 :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雪窦游志[元]邓牧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1-4题。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于谦,字延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高二语文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京师翠微山[清]龚自珍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曹马①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李香州书[清]吴敏树香州三兄足下: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子夏与孔子的一-高三语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菱溪石记欧阳修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博弈论韦弘嗣①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一)……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天孚,字裕民,大名人。由中书译史为东平总管府判官。改都漕运司判官,知冠州,再知许州,所至有治绩。时检核屯田,临颍邓艾口民稻田三百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与方正学书王叔英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许允妇,阮卫尉女,德如[注释]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鼻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曰:“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宋】苏轼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即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①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②,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可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粥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蔿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有删改)
【注】①君陈、毕公:君陈,周公旦之子;毕公,周文王第十五子。②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又称洛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缪:通“谬”,错误
B.至于乞假以生可也——假:借
C.恃齐而存耳——恃:依靠
D.修文、武、成、康之政——修:修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周平王不应该“东迁”的一组是( )
①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
②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
③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④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
⑤金陵,王者之都也
⑥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成王、周公虽然重视洛邑,但是都没有迁都洛邑的打算。
B.周平王迁都洛邑,放弃了祖宗基业,导致了东周名存实亡。
C.举齐、晋迁都之例,是为了说明即使是在强盛的时候迁都,国家也会衰亡。
D.周平王如果不迁都,采取正确的措施,秦国就没有称霸的机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C
4.(1)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要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都成了灰烬。
(2)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不如楚国强大,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