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日知录》卷一八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日知录》卷一八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日知录》卷一八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4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2分)。“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童心说。(4分)
(2)反对教条、盲目迷信崇拜,对突破儒家思想的禁锢有积极意义;(2分)提倡个性解放 ,肯定人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2分)
(3)特征:推崇理性(2分)。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权力分立、社会契约等。(4分,答出四点即满分)
(4)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4分)
试题分析:(1)概括材料二中的内容及教材所学知识可以找出李贽否定封建传统文化的主张,即1)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童心说;(2)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李贽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3)材料三中的这些哲人是指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是指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4)材料四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康有为是思想特点,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紧密结合,以儒家思想为外衣,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为核心。
点评:高考中涉及到的比较类问题较多,就东西方的比较而言可以作如下归类处理:①经济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比;②政治方面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与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对比;③思想文化方面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与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对比,再则就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末清初思想的对比。
上一篇 :
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
下一篇 :
明清之际,思想界异常活跃,出现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这首诗体现了作者()A.批判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精神B-高二历史
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他推动了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潮。他是()A.李贽B.王阳明C.陆九渊D.顾炎武-高二历史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高二历史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高二历史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揭露了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提出了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D.抨击了-高二历史
有史家认为:因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下列人物及其观点与此史观类似的是-高三历史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历史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高一历史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三历史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高三历史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高二历史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精神枷锁,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高二历史
《焚书》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高三历史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朱熹的“道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高二历史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高二历史
明代晚期,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义利观”发生变化。李贽肯定“私欲”,有些思想家提出“义利双行”,传统“义利观”的变化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社会-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三历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高三历史
下列哪项不属于李贽的思想()A.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B.完全否定孔子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肯定人正当的私欲-历史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高二历史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高二历史
《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高三历史
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C.是知识分子反思-高三历史
“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孟子的-高三历史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C.“吾-高二历史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相同点是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高二历史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心学与理学思想的交-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高二历史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客观存在-高二历史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顾炎武B.李贽-高二历史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高二历史
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气-高二历史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③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③B.①③-高二历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C.反映-高三历史
“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A.元世祖B.北魏孝文帝C.利玛窦D.马可•波罗-历史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其言曰:“后之为君者,以天下-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其中有以下三位孔子老子-高二历史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王夫之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这说明王夫之认为()A.物质是不断变化的B.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C.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高二历史
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A.反对“重农抑商”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高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日知录》卷一八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4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2分)。“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4分)
答案
(2)反对教条、盲目迷信崇拜,对突破儒家思想的禁锢有积极意义;(2分)提倡个性解放 ,肯定人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2分)
(3)特征:推崇理性(2分)。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权力分立、社会契约等。(4分,答出四点即满分)
(4)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4分)
试题分析:(1)概括材料二中的内容及教材所学知识可以找出李贽否定封建传统文化的主张,即1)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童心说;(2)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李贽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3)材料三中的这些哲人是指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是指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4)材料四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康有为是思想特点,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紧密结合,以儒家思想为外衣,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为核心。
点评:高考中涉及到的比较类问题较多,就东西方的比较而言可以作如下归类处理:①经济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比;②政治方面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与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对比;③思想文化方面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与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对比,再则就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末清初思想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