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高二历史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
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及其人物形象表达的共同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经济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
共同精神:人文精神(或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均可给分)。(2分)
(2)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微弱;(1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
缚(1分);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分)
法国: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1分)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 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1分)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民主,宣扬平等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分)(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比两国亦可)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牡丹亭》出现在十六世纪晚期,即明朝中后期;《哈姆雷特》出现在十七世纪初的英国。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是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哈姆雷特的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都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
(2)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会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比中法两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回答。
点评: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上一篇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
下一篇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揭露了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提出了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D.抨击了-高二历史
有史家认为:因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下列人物及其观点与此史观类似的是-高三历史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历史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高一历史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三历史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高三历史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高二历史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精神枷锁,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高二历史
《焚书》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高三历史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朱熹的“道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高二历史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高二历史
明代晚期,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义利观”发生变化。李贽肯定“私欲”,有些思想家提出“义利双行”,传统“义利观”的变化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社会-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三历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高三历史
下列哪项不属于李贽的思想()A.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B.完全否定孔子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肯定人正当的私欲-历史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高二历史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高二历史
《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高三历史
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C.是知识分子反思-高三历史
“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孟子的-高三历史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C.“吾-高二历史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相同点是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高二历史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心学与理学思想的交-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高二历史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客观存在-高二历史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顾炎武B.李贽-高二历史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高二历史
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气-高二历史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③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③B.①③-高二历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C.反映-高三历史
“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A.元世祖B.北魏孝文帝C.利玛窦D.马可•波罗-历史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其言曰:“后之为君者,以天下-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其中有以下三位孔子老子-高二历史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王夫之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这说明王夫之认为()A.物质是不断变化的B.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C.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高二历史
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A.反对“重农抑商”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高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高二历史
直至今天,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相当严重。许多父母消极对待女儿的教育、医疗问题,溺杀女婴的惨景时有发生,造成近年来我国女孩的死亡率比男孩高的后果-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A.限制君权B.消灭君主制度C.宣扬“天赋人权”D.维护中央集权-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高三历史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著,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高二历史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及其人物形象表达的共同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答案
(1)经济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
共同精神:人文精神(或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均可给分)。(2分)
(2)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微弱;(1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
缚(1分);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分)
法国: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1分)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 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1分)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民主,宣扬平等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分)(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比两国亦可)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牡丹亭》出现在十六世纪晚期,即明朝中后期;《哈姆雷特》出现在十七世纪初的英国。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是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哈姆雷特的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都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
(2)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会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比中法两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回答。
点评: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