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材料: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嬗递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1分)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制度。(1分)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2分)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1分)
原因: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1分)
(4)努力: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分)

试题分析:第(1)问,首先对材料一、二阅读,找出二人对郡县制的不同认识,总结概括即可;郡县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等方面进行思考。(2)辛亥革命的影响可以这样简单地记忆:推翻了帝制、创立了民国、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材料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表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从经济上讲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经验造成的。(4)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 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1954 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在对宋明理学思想反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被称为早期民主思潮。但是此时思潮还是属于封建阶级的。辛亥革命后创立的民国则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地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在50年代即建立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