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同:都主张以民为本。(2分) 异: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分)
原因:西汉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明清时期,君主集权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2分)
(2)同:都主张发展工、商业。(2分)
异: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分)
(3)政治、经济背景:
政治: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深。(4分)
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或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4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民为本,但是材料一主张君主专制,材料二则反对君主专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从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和材料三“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可以看出他们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是顾炎武主张发展经济应该因地制宜。(3)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点评:在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需要把握。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