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
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
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昭
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昭:彰显
B.木郁然崇茂,悉
中
于材——中:中间
C.
没
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
虞
之际——虞:忧患、祸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湖北省期中题
答案
1.B
2.C
3.D
4.(1)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粮食,将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喊话说……
(2)当时的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先生的行为很高尚,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芋老人传清·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高一语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高一语文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崇二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人之性恶,其善伪①者也。令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注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①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高一语文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相州①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榉[注],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高二语文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问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跃马径前,手斩贼将,贼皆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高三语文
阅读《伶官传序》,完成1-7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杜纯传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沈毅多智略,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钱塘六井记苏轼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唐论曾巩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阿房宫赋(节选)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与韩荆州①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智伯伐赵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昭德,雍州长安人。父李乾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卒,太宗欲斩之,乾祐曰:“法令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以轻罪致极-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明)杨士奇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昭:彰显
B.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中:中间
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虞:忧患、祸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D
4.(1)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粮食,将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喊话说……
(2)当时的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先生的行为很高尚,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